种独立的请求权。[10]此外,还有关于物权请求权性质的诸学说,例如“非纯粹债权说”、“物权效力所生请求权说”,“物权派生请求权说”、“所有权动的现象说”等等 ,侵权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过错、一般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债权请求权都应当以过错为要件,都应当适用消灭时效。物权请求权在这些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26.html -
了解详情
之第三人之质权,反优先于先成立之质权人之质权。18、为将来或附条件债权设定之质权,以质权成立之先后为准。19、知识产权是否可以留置,如对于知识产权的 此项追加债务,应解释不予以担保。7、知识产权权利质设定后,当事人以特约扩张被担保债权之范围时,非得后次序担保权人之承诺,对于其担保权人之关系,不生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16.html -
了解详情
31]参见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97页。[32]德文中Vertrag专指债权契约,而物权的合意则以Einigung或Auflassung表示,或dinglichesVertrag(物权契约)。[33]参见郑玉波著《民法债篇总论》,台北,三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8.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起源于罗马法的“对物权(iurainrem)”这一概念,与此相对应的是债权,起源于罗马法的“对人权(iurainpersonam)”。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德意志法系建立 到物权理论存在必要性的问题。但在这里,要引入一个思考:不同权利(债权、物权)之变动,是否适宜配以不同引擎来“发动”?(笔者这里用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7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理论的事实判断面对着“物权行为纯为臆造与拟制,事实上并不存在独立于债权意思表示的物权意思表示”之指责,肯定物权行为者针锋相对,强调“物权行为并非臆造 应该是物权合意的法律行为性质的直接后果”[34].但从生活事实上,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常因“共同瑕疵”而一起无效或被撤消,则无因性的前提不再,物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9.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也是有效的”这一表述本身暗含了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Schlesinger认为将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分离,则标的物的受让人无须仰赖出卖人的鼻息,担心其 问题。[32]笔者认为,上述比较法的观察是片面的,日本民法典也严格区分物权和债权,但并没有采纳物权行为理论。而“不承认物权行为,何以引起物权变动”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完全可以解释为“对已经实际履行的合同(属于‘债权行为’)尽可能地承认其效力”,而不必寻找物权行为的救命途径。何以如此解释 当时的立法以及司法解释没有采取物权行为理论的目的,难怪屡次混淆物权变动与“债权行为”之间的关系。据笔者所知,在1950-1990年间,了解物权行为的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9.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其中“模式论”部分所述甚详。32参见杨志杰:《租赁物权化的检讨-挑战传统债权物权分野》载于//home.kimo.com.tw/yangjames2000/lawpaper/property.htm.。33参见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4.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不是债。这四个理由都站不住。有学者认为民法上的“物权”、“债权”、“法律行为”三个概念最难懂。其实,民法上的概念,不通俗的岂止“ 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从“经济合同”概念到“债权”概念,实质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现在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和法律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0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价值,经内判例学说发展成为一种非典型的担保行为。其重要性因法制不同而异,在德国多用于动产让与担保(Sicherungsubereignung)和债权让与担保(Sicherungsabtretung),因欠缺公示方法,造成诸多问题。[32]中国物权法革案设专章(第十章)。加以规定(第408条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