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本土资源论,以小心求证。苏力回避对本土资源的精确定义和详细解释,他只是指出本土资源寻求的两条路径:历史典籍规章中的传统资源;当代人社会实践中已经形成 上应以英美法系为参照物。何况,大陆法系的诉讼制度也呈现向英美法系学习的倾向。这方面,我国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体现了这一趋势,具体而言,就是加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9.html -
了解详情
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把打击犯罪作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定位。无论是古代东方国家还是在中世纪的西方国家,刑讯逼供在司法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乃至合法化,就是这样价值定位 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这一原则应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诉讼中的事实应依据证据认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7.html -
了解详情
职责行为列入了行政机关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的范围。这种扩大解释的做法,表露出最高法院的意图:行政赔偿范围中的行政行为,不仅有作为行政行为,也 过时的,已经不适应现代法治的理念和法律制度的内容了。例如,《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剖析其客观原因,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国家与剥削阶级国家的审判制度不同,我国现行诉讼法中的规定,以及前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等四个方面 。我国一部分学者因此对其法学理论和司法经验简单照搬、机械模仿。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均要求法院通过审判查明案件客观事实,确认了客观真实原则。法院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13.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在旁听席上旁听,在公诉人举证阶段才出庭陈述并接受询问,也不允许他们享有申请回避、询问质证、发言辩论等法定诉讼权利。极少数法庭虽然设置了被害人席位,但在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限制或剥夺被害人陈述权、发问权、宣读、出示证据权、法庭辩论权等现象。毫无疑问,上述种种做法既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31.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中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行刑中的减刑、假释、赦免等制度,都是实现刑事法治轻刑化的有效途径。相对于法定减轻情节而言,酌定减轻处罚更能 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经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核准。同时在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中对其现行适用程序进行相应的修订。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高铭暄、赵乘志编:《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1.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中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行刑中的减刑、假释、赦免等制度,都是实现刑事法治轻刑化的有效途径。相对于法定减轻情节而言,酌定减轻处罚更能 过重,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经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核准。同时在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中对其现行适用程序进行相应的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4.html -
了解详情
法网无情之类的说法,只不过是文人吸引读者眼球的艺术表现。法网应当杜绝的是私情,因此才有回避制度,但法网不能割裂人类的美好情怀。情、理、法和谐一致的处理 和施刑的效力,这与禁止刑讯逼供之间形成了制度上的断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将来《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二,法律没有规定辩诉协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8.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都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往往是专攻民事诉讼法的学者或教师将这门课程讲成民事诉讼法学,而专攻刑事诉讼法的学者则将该门课程讲成刑事 均应当加以考虑。 笔者认为,对于证明对象,通常是指具体案件中的待证事实。对此,英美证据法均选择予以回避,不从正面加以规定,而只是从司法认知和推定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8.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基准并不明确。(2)具体的危险说主张事前判断,不考虑事后判明的情况,这与刑事诉讼法设立了鉴定制度相矛盾。换言之,鉴定制度说明应当进行事后判断。[34] ( 无价值论者采取了新过失论(基准行为说),认为过失是对社会生活中一般要求的结果回避行为即基准行为的懈怠,于是,过失犯由未能实施法律所要求的基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