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渊源久远的人生哲学思想。早在古希腊,就有所谓安死术之说。[4]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英国开始,安乐死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法律话题。1934年,一位 而言,禁止安乐死可能会带来痛苦,但这种痛苦是否一定以社会正义的牺牲来实现?人的尊严既是人类感受的概念,同时也是实践中的概念,不能仅仅以个案的正义来思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81.html -
了解详情
政治的、经济的实质正义的原则,同时还要排除一切宗教礼仪、情感的、巫术的因素。[13]伯尔曼在概括这一思想时认为,以形式合理为特征的法律思想类型是这样一种思想 是片面的。其实,对于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就作过经典性的表述: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9.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罗马法学家之所以会用过错这样一个概念限制私权的无条件恢复,正是由于理性主义的法律观念。罗马法的理性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的自然 。 这一过程是近代理性哲学在法律上的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其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 孟德斯鸠强调法律与宗教的区别:人类制定的法律是我们行动的指导,所以应该是戒律,而不是劝说。宗教是我们内心的 和感情上的狂暴制造着臆想中的犯罪;刑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了调整社会关系之外,甚至超越了对意识的统治。 当然,这种思想的先进与实践落后的反差并不是因为理性的思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1.html -
了解详情
(Heobel)说:把文化作为一个有联系的、运动中的整体看待。这样就可以把法律作为一个文化因素 良法之治的理论正式形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 认为:良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良法善性的基本标准是:在指导思想上,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价值建构上,应确立以正义为轴心、以秩序为外化、以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10.html -
了解详情
墨子》、《庄子》、《孟子》、《荀子》等书中也有许多比狭义的法律思想更宽广、高深的政法理论 例如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规范,包括道德、礼俗、各种 废、同性婚姻、国际移民、根细胞(stem cell)研究等等问题的法律便涉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学习这些法律之时也应该注意那种种问题。 通盘研讨那种种问题的学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51.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坚持了客观真实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上仍然表现出来职权主义工具,但是,在司法指导领域,却逐渐出现了法律真实论苗头,强调司法纠纷中的当事人主义,推行证据 来自权力金钱以及任何不光明的势力对于正义与公正的侵蚀。 因此,我们可以做个结论,萌芽并发展在大陆法系的现代陪审制度基于上诉审的法律审属性拒绝陪审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74.html -
了解详情
偏激法治观念的蔓延,则标志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越来越远。[12]韩非子甚至还提出了不务法而务德的主张。自两汉起德法融合的思想虽总占据着统治地位,但 它是作为法治精神内涵和保障实现的手段与法律在现实中运行的有机结合,从结果上看,礼法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要达到和实现理性的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礼已经不仅仅是从历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71.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的接轨融合。 中国社会缺乏救济权思想的传统,中国传统的思想制约着这现代法治理念。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中,法制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相比之下还有一定的 从法律角度看,救济途径或方式是当事人实体权利恢复的保障。若缺失实质正义,则无论是否形式公正都无法保障实体权利,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主张理性、公平、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17.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调查、咨询、申请勘查、鉴定与保全等必要措施,以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和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之宪政价值的准司法职权。 基于这一 纳入本单位有关国家机关查询信息资料机制予以统一管理,以确保律师调查活动依法进行。 三、加强律师办案中的保密纪律教育,切实保障涉案信息使用安全。 律师基于委托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