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上,必须是行为人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放任”态度,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希望”和“放任”是人在意志倾向上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共同 在事实上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样的规定表述表明行为在事实上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已不在行为人的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6.html -
了解详情
人与人关系”的法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或不足;只有将法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间接的结果或表面现象,才能维持“人与人关系”的法学研究范式的权威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垂危。自报上披露清华大学学生故意伤害黑熊案例后,持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的人认为,该学生直接伤害的是黑熊,直接破坏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类问题的行为人,若在主观方面表现为间接故意,使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将公款挪给个人使用的故意,但明知提供贷款担保,很有可能 主要是掌握国家救灾、救济等款物的财会人员或有权调拨特定款物的人员,即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方面不同 挪用公款罪的挪用是为了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使用;挪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4039.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安全感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范畴? 日本学者牧野英一曾经认为,即使放火行为所直接造成的被害法益是单一的个人法益,但由于火力的特殊性质,导致社会上 任何人都知道高空抛物可能致人死亡,既然如此,就可以肯定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至少具有间接故意。其次,故意实施的高空抛物行为具有致人死亡的具体危险的,应当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4101.html -
了解详情
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而且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 则不予追究。 4、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行为,为国家法规所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131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司法实践和有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 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从司法实践来看,对危害结果持间接故意的情况比较多见。至于行为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职权,还是为了他人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554.html -
了解详情
简评于欢案二审判决 引人关注的于欢案,今天上午在山东高院二审宣判,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属正当防卫,但防卫过当,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两者区别: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707.html -
了解详情
从某种程度上讲免除和减轻加害人责任。此外,受害人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情形。直接故意是指受害人从主观上追求损害自己的结果的发生,如受害人 共同参加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定立理念和构筑根基上不宜直接定位于商业保险概念上。同时,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在设立之初,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51.html -
了解详情
并致董某死亡的的行为发生在白竹路上,故其对结果的发生没有主观上的故意,因此其行为已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评析】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 ,被告人熊某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死亡,因此可以排除被告人熊某的直接故意,其次被告人的熊某的主观状态是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从意志因素上讲,二者有较大差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606.html -
了解详情
从某种程度上讲免除和减轻加害人责任。此外,受害人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情形。直接故意是指受害人从主观上追求损害自己的结果的发生,如受害人 共同参加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定立理念和构筑根基上不宜直接定位于商业保险概念上。同时,医疗过失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在设立之初,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3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