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可复得性、案件的性质和社会影响等。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两者协调的结果是非法证据的排除在刑事诉讼中相对化(限于言辞证据[6]),而依法行政的 举证责任成为一般规则,而诉讼效率和公平性的利益则使原告在赔偿、不作为案件中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6.证明标准的确定。案件越是重大,对客观真实和实质公正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2.html -
了解详情
的强制措施,则只能任意讯问。当然,由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也是以一定的证明标准和罪行严重程度为条件的,因此,上述三个条件一般可以统一于最后一点 合理怀疑的程度。但是在实务上,应当允许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赋予其口供以不同的证明作用。在较为严重的犯罪中,如故意杀人、抢劫等,应严格限制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5.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失控,实践中有的侦查人员或机关利用立案的高标准,将应该按照刑事案件的处理的案件当成一般治安案件来办理,大案化小、重罪化轻、以罚代刑 ,立案程序要求在立案之前不得展开侦查活动,而立案本身要求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以及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于是社会舆论呼吁侦查机关介入进行侦查,但侦查机关要求舆论界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4.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日本每年在侦查阶段有40%多的刑事案件被作不起诉处理,如果以是否达到公诉目的为标准来衡量,能够说这些案件的侦查活动是完全失败了吗?[8]正是 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不起诉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不起诉率非常低,尤其是对于因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而不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2.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为典型的“移植刑法学”,对西方主要是大陆法系德国、日本的刑法学说,不加分析和批判,不经中国现实社会经验的证明,即盲目地全盘予以移植和照搬。特别是民国时期所 的研究得到迅速加强。港、澳、台与内地互涉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司法协助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如宣炳昭的《香港刑法导论》等。?对新时期中国刑法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1.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司法解释而难以操作。司法实践中各地都形成各自的经验性标准,导致死刑裁量出现“时间差”“地区差”,尤其是“严打”期间。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完善司法解释 后来进一步推广到一般刑事案件的审理中。为减轻查证工作的难度,提高办案效率,以“两个基本”取代“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要求,实际上降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3.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行为的个数,既不能脱离刑法中规定的具体犯罪的行为特征来区分行为个数,不论用自然行为论或目的行为论的标准来认定行为的个数,也不论用是否符合犯罪构成的 认定行为的个数,应当根据刑法中规定的各个行为要素的特征,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来确定,而不能人为地或想当然地划分行为的个数。在一个行为过程中,如果只有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2.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义性的判断,很难按照外部的绝对标准来进行。承认有些事情是不可言说的,就等于承认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不可能掌握案件的全部情节或者信息,也就不得不承认司法 或者一方当事人参加到交涉和谈判之中。因此,对于涉及社会日常生活的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国实行的既不是当事人对抗主义,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html -
了解详情
种物质符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常被广大民众作为衡量工作成绩、能力甚至是个人价值的标准之一。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多数纠纷均可用金钱解决。我国古谚便有有钱能 充电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同时科技的发展导致犯罪形态日益复杂化,进一步加剧司法人员尤其是基层司法人员处理刑事案件的难度及压力。 三、破财免灾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659.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构建的案件时间节点并不依赖经济系统的运作时间。刑事案件的意义产生与系统自身的时间维度紧密相关。有关不同系统时间维度的差异,See Michael King,What's the Use of Luhmann's Theory?, in Michael King an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3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