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经常用来处理非法集资活动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 结果的发生,此时法律该如何评价行为人的诈骗行为?或者假如集资诈骗犯罪案发,是否必然应当改变当事人意思自治合同的民事效果?这就涉及被害人过错对行为人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907.html -
了解详情
定性又定量,因此在中国刑法中存在大量的罪量要素。例如,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只有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如果数额没有达到较大程度,则不能作为犯罪处理 是处罚条件。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客观的处罚条件是指那些与犯罪成立无关,但却能决定行为是否应受刑罚处罚的外部条件。客观处罚条件的特点在于:它本身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74.html -
了解详情
十条规定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凭证罪。修订增加的内容,一方面弥补了贷款诈骗罪司法适用取证困难的不足,对降低金融风险、保护社会信用尤其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 的文件,该文件指出:经征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意见,此类与他人合谋注册成立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虚构贸易背景,从银行开出多份银行承兑汇票转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035.html -
了解详情
重心也逐渐从危害结果转移到作为危险来源的原因行为之上。对于刑事责任的成立而言,关键在于行为本身是否被认为具有威胁法益的属性。至于侵害结果及相应的因果关系, 结果负责。被害人学的理论对于分则中具体罪名的解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诈骗罪中,对被害人已然认识到欺诈的可能性,但怠于对自己的保护而受到欺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70.html -
了解详情
重心也逐渐从危害结果转移到作为危险来源的原因行为之上。对于刑事责任的成立而言,关键在于行为本身是否被认为具有威胁法益的属性。至于侵害结果及相应的因果关系, 结果负责。被害人学的理论对于分则中具体罪名的解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诈骗罪中,对被害人已然认识到欺诈的可能性,但怠于对自己的保护而受到欺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2.html -
了解详情
、对哪些刑法条文进行了修改,而很可能直接以1997年颁布的刑法条文作为判断行为是否犯罪的根据,因此,从充分发挥刑法的指引作用而言,也应进行及时的法律编纂 有社会关系的新类型时,没有必要通过创设新罪来进行保护。现行刑法典中关于贷款诈骗罪的规定(第193条)即是如此。就当时立法(即1995年《关于惩治破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1.html -
了解详情
用,其目的还是为了敷衍对方,以掩盖其骗取财物的真正目的。4.看行为人事后是否真正愿意承担赔偿责任。行为人的事后态度,也是区分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无诈骗故意 措施,或退赔对方财物。此外,本人认为:只要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且确成立为合同诈骗罪,在受理到宣判期间,无论当事人双方应如何愿意私了或犯罪人有补救退赔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65.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是个理论空白。其中,最有意义的论点之一是,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的成立应以其是否与作为之间具有等价性为前提。日本学者日高义博提出:填补不真正不作为 %。它们是刑法典第139条规定的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第201条规定的逃税罪;第272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第351条规定的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5.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是个理论空白。其中,最有意义的论点之一是,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的成立应以其是否与作为之间具有等价性为前提。日本学者日高义博提出:填补不真正不作为 %。它们是刑法典第139条规定的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第201条规定的逃税罪;第272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第351条规定的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3.html -
了解详情
或不知情,使他人做出错误判断,或直接影响其业务的手段。[29]它是一个比诈骗罪中欺诈行为含义更广的概念,不要求对被害人直接实施,可以暗中操作。[30]在日本 在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时规定了上述动机,它既不是犯罪成立要素、界限要素,也不是一种同位语,那么是否就纯属多余的规定,毫无立法意义?实际上,这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