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行政法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这三个规定有两个重大缺陷:(1 项目层层分包,许多劳务分包单位大量使用临时工,劳动力素质较低且缺乏规范管理。当发生工伤事故时,他们若能从生产单位那里领一笔钱,就宁愿息事宁人,这样生产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6.html -
了解详情
年2月22日曾经公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这只是一种行政程序的规定,并没有对工伤事故的处理作出实质性规定。1994年国家立法机关制订 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第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为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2.html -
了解详情
年2月22日曾经公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这只是一种行政程序的规定,并没有对工伤事故的处理作出实质性规定。1994年国家立法机关制订了 的,都要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和人员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的,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75.html -
了解详情
的,予以刑事处分。1991年由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五条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 ,职工并无直接申报的权利。第二阶段是1996年10月1日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起至2003年12月31日止,在此阶段内是以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8.html -
了解详情
的,予以刑事处分。1991年由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五条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 ,职工并无直接申报的权利。第二阶段是1996年10月1日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起至2003年12月31日止,在此阶段内是以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28.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执行的范围,必须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处理,协议破坏了国家关于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属于无效。根据此规定,工伤私了协议即使是双方自愿的,只要赔偿金额 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坏有关证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6条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轻伤等事故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7.html -
了解详情
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赔偿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予以变更。 ,同样一份工伤私了协议,可能出现有效、无效、可变更或撤销三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定性为有效或无效。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第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687.html -
了解详情
受伤职工的身份证件、参保情况、医疗诊断结论、劳动关系证明及现场目击证人证言等。工伤认定中,存在的疑点主要在申报时间、伤者身份、受伤时间、伤害部位、首诊病 疑点,在下次调查中重点了解。三、工伤认定应提交的资料1、属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统计范围的伤亡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具体的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177.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外,还应提交下列相关证明材料。工伤认定应提交的资料:1、属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统计范围的伤亡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具体的结论批复 突发疾病,应提交工作紧张的证明材料;3、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提交民政、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4、因公、因战致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875.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要么是 部门行政法中就不乏此类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等。这些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4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