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旧的情况,例如被他人损毁的旧房屋得以重建。 对于强迫得利是否适用损益相抵规则以及如何适用,学界鲜见讨论。与理论界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问题 当事人未予明确主张的情形下,法官不应主动援引损益相抵规则,否则将致受害人于不利。如前所述,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并不能赔偿受害人的全部实际损失,而且实践中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1.html -
了解详情
著述中偶见两种主张的踪迹。最高人民法院(1991)民他们字第1号复函正式确认了损益相抵原则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没有确定损益相抵的 与受有利益间的因果关系,是损益相抵的必要构成要件 何种利益足以影响应填补的损害并予以扣除,是应以损害事故有利益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来确定的。它们必须同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71.html -
了解详情
损益相抵原则的含义有意义。而且,对人身保险是否适用损益相抵原则有普遍意义。 损益相抵原则,亦称为损益同销原则,是侵权案件中确定当事人赔偿责任范围的一项制度 ,而不在于减轻或者免除加害人或赔偿义务人的责任。同时,保险法中的损失补偿原则减轻的是保险人的赔付责任,而不是减轻其他赔偿责任的赔偿义务。 2、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702.html -
了解详情
定金责任基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而导致的根本违约产生,与是否发生损害结果无关;而损害赔偿责任因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产生,没有实际损害结果 而加以规定的,并不以对违约可能导致的实际损害数额的预测为基础。如果适用损益相抵原则计算最终赔偿数额,就会发生以实际损失额为限的后果,其实际效果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37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基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而导致的根本违约产生,与是否发生损害结果无关;而损害赔偿责任因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产生,没有实际损害结果 而加以规定的,并不以对违约可能导致的实际损害数额的预测为基础。如果适用损益相抵原则计算最终赔偿数额,就会发生以实际损失额为限的后果,其实际效果就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574.html -
了解详情
1]所谓“过失相抵”,并非指赔偿权利人之过失与赔偿义务人之过失互相抵销。学者认为,债权债务可相抵,损益亦可同抵;而过失不能相互抵销,正如同违法行为不能相互 相抵的构成要件在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特殊侵权行为造成损害时,对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是否适用过失相抵,应从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来分析。如完全符合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0.html -
了解详情
协调工伤赔付问题上,法律条文中并没有清晰规定。但很多人认为损害赔偿计算应适用损益相抵原则,所以在受害人已经通过工伤保险获得一定补偿的情况下,其又请求损害赔偿, 一种侵权之债,而工伤保险的补偿是劳动者的劳动福利。在两者发生聚合时,是否能获得双重赔偿?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社会各界对此有诸多的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2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可预见规则, 并对预见的时间标准和主体标准作出了规定。根据完全赔偿原则, 在确定损害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要素俱备时, 违约方应对其中的 决定损害赔偿额之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相呼应。规范保护目的论是指, 在判断是否适用损益相抵规则时应当结合制度保护目的来作出判断。例如, 受害人因违约行为受到巨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8521.html -
了解详情
类别的时间与对象为一致。欧洲学说上通常也认为,第三人向受害人的支付是否适用损益相抵取决于该支付背后的目的。[43] 不仅如此,依赔付项目不同分别判断也符合现行法 被侵权人、侵权人和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的利益调整。在被侵权人损失完全填补原则之下,通过损益相抵、代位求偿等制度的运用,既要避免侵权人不当免责,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29.html -
了解详情
征收补偿时,就会产生一个是否应将升值利益从补偿价额中扣除的问题。就此问题,在域外立法例及学说观点上存在着不同的态度,有主张损益相抵者,亦有主张损益 承担费用。综上两点理由,在残余地征收补偿中适用损益相抵规则,不仅与该规则适用的构成要件不符,而且有违公共负担平等的原则。但就接连地的征收补偿而言,损益相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