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保留制度,允许著作权人通过声明禁止他人使用其作品。[1]如果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则排除在法定可以使用的范围之外,即法定许可使用一般受到著作权人声明的 立法经验来看,一般都是在合理使用制度中对可能允许的情形作出规定,而非设立专门的法定许可制度,当前网络媒体对于转载摘编的实际需要也使得这一矛盾更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38.html -
了解详情
仪表的技术标准作了强制规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会侵犯当事人权益,因此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需要得到行政许可,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歌舞娱乐场所应 牧师与忏悔者、医生与患者、律师与委托人,应该具有不予作证和提供信息的法定豁免权。[26](P99) (二)平衡的技术手段 1、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02.html -
了解详情
高昂。 有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的法定许可制度,广播电台电视台无需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就可以使用其作品,这样就节约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信息搜寻成本。其次,广播电台电视台 应包含于第43条第2款规定的播放普通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制度之中,因此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的付酬标准。该标准在制定时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673.html -
了解详情
作品,同样也不得损害着作权人的精神权利。因此,它是着作权人权利体系的第一层,对着作权人的保护力度最大;第二,着 在着作权侵权行为与合理使用之间的法定许可 美国 Michael Botein 和 Edward Samuels 教授在分析 P2P 网络版权责任这一问题时,指出法定许可应该被视为在技术或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7106.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产权学院的张平女士提出,国家应将网站纳入规范管理的范围,给予网站一定的法定许可,明确使用后付酬的观念。这不但不会损害,反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获得 网站来说属于被动转载,类同于读者向文摘报刊荐稿。这种行为对于促进网络中信息流通是有利的,应该一起纳入到前文所述的法定许可之列,但网民和网站的义务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30.html -
了解详情
缺省列为一种法定许可使用事由。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作者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 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法定许可问题做了类似的规定。[45]从这些法条来看,我国对于法定许可的规定,主要还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对于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获得经济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20.html -
了解详情
大量的电子书刊和数字信息资源,并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网络环境越来越成为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这样,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网络部分就和“数字图书馆”有了 作品”的权利。按照这一思路,需要从立法上扩大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范围,建立强制性集体许可制度等。(注:如对复录设备、存储媒介物征收个人拷贝版税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89.html -
了解详情
控制他人的特定行为。[37]他人如在未经权利人许可又缺乏法定抗辩理由(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实施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就会构成版权侵权。如未经许可 重要工具,其确保版权人能从有价值的,对作品的非侵权性接触中获得补偿。例如,版权人可在通过网络提供电影或音乐时使用接触控制措施,以换取(欣赏电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741.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立法实践 我国为成文法国家,既往判例不能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著作权许可使用可以通过默示方式订立合同,但是根据《民法通则》、《 ,因此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成立。 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首次规定了在向农村地区免费提供特定作品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99.html -
了解详情
人签订使用合同,约定对于该信息的使用期限、使用范围和报酬等。若网络内容提供商未经许可,转载了权利人的合法信息,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 的解释》,根据该解释第5条和第6条的规定:如果网络内容提供商明知信息源提供者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时,应与该信息源提供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