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挥权,给予较弱被告方一定的特殊保护。例如,在证据开示程序中,要求控诉方应向辩护方开示更多的信息,从而保证辩护方 有能力与控诉方平等对抗 。再次,律师的阅卷权和知情权受到限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实行抗辩式的诉讼模式,确立了复印件移送制度,但未 确立证据开示制度,从而使得辩方的阅卷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12.html -
了解详情
前证据展示制度又称庭前证据开示制度,是指在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案件之前,公诉人员和辩护方人员相互向对方展示己方所掌握的证据,使双方之间对对方的证据在开庭 对案件事实真相的了解和确认.我国公安、检察机关被赋予强大的司法追诉权,而辩方的诉讼权利和行使权利的手段显得相对弱小。而刑事诉讼要求控辩双方掌握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15.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员用以回应对调解处理不当的诉讼等情形,律师调解员可以通过向法庭作证、向公众开示等方式披露调解信息。加拿大的相关立法采用了该种模式。[12]综合来看,出于衡 年版,第74页。 [9]张曙:《刑事程序公正的心理学分析》,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 [10]我国《律师法》第38条第2款规定,律师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21.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外沉默权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探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 外刑讯的广泛适用。沉默权的诉讼理念却恰恰相反。承认沉默权,就表明了这种程序本身并不把破案的希望寄托在获取认罪口供上面。正是基于这一点,并基于对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23.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的程序性规定,在此不再赘述,现就有关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实务操作问题进行浅析。 1、检察机关是否负有通知律师提供意见义务的问题。根据新《律师法》规定, 的,也可向检察机关投诉,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按有关程序规定及时答复。 6、配套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问题。新律师法规定律师自案件审查之日起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16.html -
了解详情
近年来为我们国家在诉讼过程中所采用,但还是处于尚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设立证据开示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审理能够在阳光之下进行,他必须排除借裁判演恶作剧的把戏 的优点。如我国学者张卫平对证据保全也提出了新的观点,[14]认为证据保全不仅是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全,而且具有证据开示功能即可以通过证据保全程序使申请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07.html -
了解详情
而忽视审判的公平与正义。讨论了预断排除法则在不同诉讼模式中的具体体现,认为预断排除思想在我国已得以确立但实际运行结果却有所偏离。给出了修正我国预断 预断排除的一系列规则之外,日本的证据开示制度及其程序分流机制则进一步使得起诉书一本主义等预断排除法则能够有效地实施。 1.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99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57.html -
了解详情
的普通审判程序已几乎与法治先进国家的简易性审判程序相差无几。在我国,没有完善的庭前准备程序、尚未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既不严守直接言词原则也未真正运作交叉询问机制 不是不审慎? (七)能否降低诉讼成本? 出台《若干意见》的直接动因是解决刑事案件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审判资源的矛盾。从试点法院的情况看,在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1.html -
了解详情
内答辩、举证是有客观原因的,可以予以采用。 2、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应当要求当事人相互开示证据,在向法院提交证据的同时,向对方当事人提供同样证据 法律责任,减少证人出庭作证的后顾之忧。 二、在法院查证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 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强化了当事人举证的责任,但并不因此完全免除法院调查和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51.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保护的广度,着眼于律师执业权利的保护的力度 ,着眼于执法程序规范、透明的深度,是我国司法进步的一个缩影: 1、体现以人为本,给予当事人及时、全面的法律 ,以准确适用律师法;同时我们也呼吁建立双向证据开示制度,实现公诉部门与律师证据交流的对等,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以健全我国法制。 屈春苟 伍仔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