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权利人可据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获得高额利润。所谓实用性:即商业秘密区别于理论成果,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使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说, 与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企业对内部的员工订立技术保密合同,规定员工在职期间或离职以后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外则是通过与对方订立技术转让合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58.html -
了解详情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措施,诸如对外来人员驻留、参观、来访等活动严格管理,防范商业间谍行为;对内部加强职工加密教育,限制知情范围,以减少职工疏忽泄露和恶意出卖 经营信息,都可以算作一方的无形资产投入。同时,应注意通过签订保密合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即使想要建立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没有建立,谈判中提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257.html -
了解详情
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产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不少国家采取了最严厉的法律保护措施-刑事救济。 或允许第三人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商业秘密许可合同的受让人和签有保密协议的离、退休及在职人员。侵犯商业秘密违约行为即是违反有关商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6.html -
了解详情
四人为上诉人JP6C变频器主研人员,掌握了上诉人的商业秘密,且未与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却恶意挖走并委以重任,以期尽快进入变频器行业 进行鉴定,符合上述规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商一致, ...
//www.110.com/panli/panli_95030.html -
了解详情
。 上诉人姚建成因与晋江市明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华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一案,不服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泉民初字第324号民事判决,向 中,被上诉人诉讼请求所涉及的所谓“商业秘密”根本不具有保密性。被上诉人从未制定任何保密制度,亦未与上诉人签定有关保密合同,没有对其要求保护的信息采取 ...
//www.110.com/panli/panli_89431.html -
了解详情
吴维银等人存在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而要求吴维银承担法律责任,其是依照吴维银离职时违反保密义务赔偿10万元的承诺和双方在《保密合同》中明确吴维银 南京苏雅建材经营部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该经营部的工作人员钱亮到庭作证,亦可证实《产品购销合同》的真实性。据此,本院认定南京苏雅建材经营部和与罗辉尧是莎丽公司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85209.html -
了解详情
四人为上诉人JP6C变频器主研人员,掌握了上诉人的商业秘密,且未与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却恶意挖走并委以重任,以期尽快进入变频器行业 进行鉴定,符合上述规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商一致, ...
//www.110.com/panli/panli_43163.html -
了解详情
邮件、收据、发票等资料予以证明,并采取了上述合同约定的保密条款的保密措施,属于依法应予保护的商业经营秘密。第一被告于2011年5月底进入第二被告 的包括“产品设计图、产品报价、客户信息、产品成本、供货商信息、生产制造商信息”商业秘密,被上诉人均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上诉人向RF公司或第三方进行了非法披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944.html -
了解详情
、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所以,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不为公众知晓性;第二,经济 凭借其对信息的“垄断”地位而取得竞争利益。一般来说,采取保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与对方签订保密合同;二是对技术信息载体加强管理,如对涉及秘密内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59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理应具有比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基于此,对于刑法意义上的保密措施的认定,原则上比民法意 义上的更为严格。除依照上述规定要求权利人 限制他人进入含有商业秘密的场所;权利人是否对含有商业秘密的文件进行特殊保管或禁止散放。 司法实践中,对于权利人以签订保密合同的方式确定他人保密义务的或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4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