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包括犯罪客体和客观行为及其结果。 1.犯罪客体。先决性犯罪罪名之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这一点似乎没有疑问。但是,具体的罪名在客体方面表现有所不同。传授犯罪 可以识别、理解的符号信息的组合。作为犯罪需要追诉的,危害行为究竟是行为的思想内容、还是行为的外观形式?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就传授犯罪方法罪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2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实现追究刑事责任的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密切关系上,把刑法称作实体刑法而把刑事诉讼法称作形式刑法,表面上看,两者统称为“刑法”,但是 结果不符合某罪犯罪构成中的客观要件,而“不认为是犯罪”。所以,归根结蒂该危害行为之所以不认为是犯罪,是由于其不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以上论述中,可能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9.html -
了解详情
即犯罪客体受到损害。就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而言,“重大伤亡事故”是本罪客体的表现形式和具体体现,而本罪客体则是该结果的实质内容。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 危害结果,就应当追究行为人的过失罪责。其二,只要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结果就可以了,而不要求其一定预见到会发生哪一种具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9.html -
了解详情
命令而产生的政治确信。这些“盲目的确信”必然导致丧尽天良的行为。然而,长期以来,这些盲目确信导致的危害行为是否皆具有政治性质,由于国际刑法理论一直认为恐怖主义犯罪 发生国际恐怖行为。但是,在运用或起诉或引渡原则的同时,又容易引发管辖权与主权的冲突问题。刑事管辖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管辖权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5.html -
了解详情
它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在司法资源交易市场启动过程中,司法资源交易行为在市场上的表现形式就是供求关系,一系列持续的、同性质的市场化供求关系即可形成市场体系 的司法资源交易运行机制,而不单纯地取决于司法商人的主观意愿;探究法律方法异化及其危害的意义,可以明确,司法资源市场化配置下的司法实践活动终究会衍变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0.html -
了解详情
种,具体整理如下。 (一)双重罪过说 从犯罪论角度论述结果加重犯罪过形式的主张于今表现为双重罪过说。这类观点主张结果加重犯为双重罪过,即在犯罪行为中 的犯罪中,一般是由若干个活动构成的犯罪行为,它们会造成一系列的危害结果,而行为人对其中的每个行为及其产生的危害结果都有特定的心理态度,它们形成复杂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1.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行为的一种方式,也是约束司法权力的基本条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评价就是把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危害后果以及其他客观事实与具体的刑法规定进行比对。对行为具有正当 。 要对行为定性,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对行为的定型化,即判断实行行为及其附随情况,然后对行为的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对不作为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之下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社会关系。[64]受前苏联法理学影响,我国有的法理学教材即指出,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为命令性法律规则,其结构为如果则;命令性法律规则又区分为调整性规则 。而受前苏联理论影响的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刑事违法性,则是判断某一危害行为是否符合特定刑法规范的要求,进而判断是否应对行为人进行刑罚处罚。 [48]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1.html -
了解详情
4.国家为实现其统治利益往往不顾国民利益与权利;5.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官署或警察权力推行其行政行为。在这种条件下,通常法律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本位,甚至 应摒弃犯罪与刑罚的观念,以违反秩序和处遇措施取而代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不同社会危害行为的行政违法法、行政刑法、刑事刑法的社会防卫一体化体系。第四种观点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0.html -
了解详情
4.国家为实现其统治利益往往不顾国民利益与权利;5.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官署或警察权力推行其行政行为。在这种条件下,通常法律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本位,甚至 应摒弃犯罪与刑罚的观念,以违反秩序和处遇措施取而代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不同社会危害行为的行政违法法、行政刑法、刑事刑法的社会防卫一体化体系。第四种观点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