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的心理态度究竟是否要求有认识,若要求有认识是以过失为限,还是故意也可以构成加重结果犯。)。对此我们持肯定观点。未完成形态是完成 ,1998.[8]〔前苏〕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9]高铭暄。刑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6.html -
了解详情
划分的群体,对其成员实行或指使他人实行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种族灭绝罪:——故意伤害人之生命;——严重伤害人之身体或精神;——置人于导致群体全部或一部毁灭 ,第172页。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黄芳由于国际犯罪危及到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际犯罪及其相关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93.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十八条第(六)项已经将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 }胡云腾、刘科: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20}陈兴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90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单纯的欺骗不能构成绑架罪的行为方式;绑架罪中的暴力行为程度可以包括故意杀人。 【关键词】客观方面;单一行为;欺骗;暴力程度 【写作年份】2010年 【 :《论绑架勒索罪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第59页。 [2]钱叶六:《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596.html -
了解详情
利害关系人对人质安危的忧虑达到勒索财物的目的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而绑架人质阶段的故意杀人行为与绑架行为的本质不相吻合。若行为人在绑架人质阶段就针对人质实施杀人 《论绑架勒索罪的几个问题》,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第59页。 [2]钱叶六:《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5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限于致人重伤、死亡的情节)、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和投毒罪等八种具体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226页。 [14] 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们出版社1996年版,第674-676页。 [15] 丁卫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78.html -
了解详情
于网络的各个角落。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犯罪问题的法律研究。 第一章 网络犯罪概念、特点以及构成特征 1.1网络犯罪的概念认定 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将其中 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破坏网络管理秩序。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即使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力的侵入系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0.html -
了解详情
1 ] (日)神山敏雄.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J ]. 警察研究,1988, (10). [ 2 ] (日)神山敏雄. 不作为共犯论[M ]. 东京: 成文堂,1994. [ 3 ] (日)大塚仁. 冯军.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 4 ] (日)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3.html -
了解详情
者也可成为民事枉法裁判罪的共犯。应当以科学的罪数理论分析认定和解决民事枉法裁判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 关键词:民事枉法裁判 存在范围 共同 裁判,却明确表示支持承办法官的错误决定,应认为与承办法官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构成共同犯罪。⑶合议庭成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全程参加庭审,评议案件走过场,在合议笔录上签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8.html -
了解详情
甲处,发现丁已死亡。本案中甲是否对丁的死亡负刑事责任?这一问题涉及到共同犯罪故意是否要求对一切具体行为都有相同认识。一般认为,共同犯罪 到重结果的发生,则属于实行过限。 参考文献: [1]林准.间接正犯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 [2]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M].北京:警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