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参与学习而已。 二、请求权之基础 (一)损害概念之澄清 占有人对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事实,是为占有。各国民法关于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间的权利 赔偿责任规定,我国《物权法》第242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244条规定占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7.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孳息者,其不得请求偿还者,为通常必要费用(修正条文第954条),增订恶意占有人因不可归责于自己事由,致占有物消失或毁报时,于所受利益范围内, 的讨论。其重点之一,系中国物权法宜否采取德国法上的物权行为理论。此攸关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架构、民法上的概念形成、体系构造和思考方法,并涉及当事人依其意思形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9.html -
了解详情
,亦称返还原物。……非法占有,包括恶意占有……非法占有的财产必须原物存在,否则只能用赔偿损失的办法弥补”。[52]笔者认为观点之一符合《民法通则》的规定,观点之二是 权利。对这些权利本应称之为物权,记得在《民法通则》起草过程中,一位民法学者解释说:现在人们对物权的概念比较生疏,不知道物权为何物,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8.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的前三个条件来看,自主、和平、公然这些要件足以显示出占有人的正当性;此外,善意、恶意本身就是个难以区别的概念,以此为要件只会徒增法律适用的难度。因此, ,区分了了物和财产这两个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的界限。德国民法鲜明地坚持物必有体的原则。德国民法中的物不包括权利和思想。“虽然广义的物,也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工商业秘密”。该司法解释并没有将商业秘密的本质性特征系统地描述出来。在其它有关合同法律中提到过“技术秘密”和“专有技术”的概念。在1993年9月2日通过的《 要保护商业秘密,明确归属权是首要前提。究竟商业秘密归谁所有?即秘密归谁占有和支配?如果这个前提不明确,是否被侵权就说不清楚。商业秘密归谁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605.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因而商标制度所遗弃的权益仍在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怀之中。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可能不理会商标领域的恶意抢注行为,而反 。 [29]普通法上没有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发生的概念,法官在涉及商标权存立纠纷的案件中尤其须做好这种自足性的论证。 [30]Loi n。64-1360 du 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690.html -
了解详情
界定应该以上述物权法上的分类为基础,基于民法与刑法相协调的主旨,首先应界定诈骗犯罪构成要件中的非法占有是一种无权的恶意占有,恶意占有,指明知无占有的 ,而是根本不打算偿还。[16]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占有)符合恶意且自主占有的特征,就应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想还与否一来属于主观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36.html -
了解详情
,在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17万余元的现金。这显然是恶意利用信用卡非法占有银行的财物,因而完全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将许霆的行为认定 债权的,在刑法上被认定为骗取了财物。如果照搬民法上的物权与债权的概念,由于刑法没有规定骗取债权罪,对乙的行为只能宣告无罪。这便有悖于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41.html -
了解详情
货币的所有权移转和货币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与消灭。 (二)货币的法学概念及其特征 我国民法学界对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本质认识一直较为清晰,[9]应该坚持从这个角度 客观说。客观说打破了持有与占有之间的界限,却使得货币占有即所有规则的构建面临选择。占有即所有要求客观说按照占有的特征进行构建。如果客观说按照持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52.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的前三个条件来看,自主、和平、公然这些要件足以显示出占有人的正当性;此外,善意、恶意本身就是个难以区别的概念,以此为要件只会徒增法律适用的难度。因此, ,区分了了物和财产这两个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的界限。德国民法鲜明地坚持物必有体的原则。德国民法中的物不包括权利和思想。“虽然广义的物,也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