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和认识均有不同。由于受《苏俄刑法典》和前苏联刑法理论的影响,我国八十年代的教科书几乎都将其作为犯罪阶段来研究,从九十年代开始则全部改称犯罪形态, 它较之犯罪预备,已实施了某一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直接威胁到犯罪客体,并可能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较之犯罪既遂,实际危害结果又未发生。尽管如此,犯罪未遂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35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行为人,已与整个统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因此,犯罪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价值评判与统治阶级的价值评判同样也会有着尖锐的对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犯罪行为人 ,载《法学》2004年第11期 [3](苏联)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82.html -
了解详情
和结果的一致性在刑法理论上,定罪情节是指影响定罪的主观因素。内幕交易犯罪构罪是情节严重时才成立内幕交易罪,内幕交易罪是情节犯。情节犯中的情节是 关系一致性,因此首先要确认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民事责任理论中,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具备四个要件:具有危害行为,行为人主观具有过错,产生损害结果,危害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29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强调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主张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心理,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主观罪过,仅仅实施了有害行为,犯罪便不成立。有的学者由此 威慑作用,对这类危害环境的行为予以有效控制。 上述事例表明,就单个行为人而言,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正如一二个小烟囱冒烟,影响范围有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2.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受到刑法的评价和裁判,才是有刑法上的意义的。从案件事实到犯罪构成,是一个将危害行为初步类型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仅仅表明了你杀死一个人,其意义绝对不 对事物属性的无知或滥用只会影响或改变主体的使用目的和利用事物所达到的效果,但丝毫不会影响或改变它的固有功能。无论是对犯罪构成的属性持何种观点,丝毫不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62.html -
了解详情
事件中的行为。危害行为,即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止。 行为是表现于外,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 相互扶养的义务,刑法也要求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即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不履行扶养义务构成遗弃罪即是不作为犯。有的法律虽规定了特定义务,但刑法未认可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16.html -
了解详情
妄加追究、任意定罪。对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特征和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 司法上允许定罪量刑时有所区别。犯罪分子的主体情况以及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如果是对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或者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小有影响的,允许乃至要求在适用刑法上有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0.html -
了解详情
事件中的行为。危害行为,即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止。 行为是表现于外,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 相互扶养的义务,刑法也要求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即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不履行扶养义务构成遗弃罪即是不作为犯。有的法律虽规定了特定义务,但刑法未认可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7.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即符合贪污受贿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就成立贪污受贿犯罪,这就是我国刑法第八章对贪污受贿犯罪的立法精神。根据这一立法精神 我国刑法规定,贪污和受贿罪都是以取得一定数额的财物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只要发生了法定的危害结果就构成贪污受贿的犯罪既遂,这说明贪污罪和受贿罪都是结果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8.html -
了解详情
案情实事求是地分析,才能做到定性准确,量刑公允。犯罪构成理论中要求四大方面的构成要件同时达到“齐合填充”的时候,才能认定犯罪的成立,彼此之间表现出横向上的 。刑法上因果关系是指,“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这里的危害行为对于危害结果而言,本来就是一种外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8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