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保护的法益的侵害,从造成的后果看,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不实施这种危害行为的伦理义务,行为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实施这种具有社会 危害性的行为 刑法保护对象的观点,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基于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的进程,刑法观念和功能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82.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自身的的合法权益。 2.客观特征: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 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来判断其主观罪过形式。第二种观点中的危害结果又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应为具体的危害结果,即行为实际造成的损害,比如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96.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行为的一种方式,也是约束司法权力的基本条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评价就是把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危害后果以及其他客观事实与具体的刑法规定进行比对。对行为具有正当 。 要对行为定性,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对行为的定型化,即判断实行行为及其附随情况,然后对行为的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对不作为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之下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2.html -
了解详情
,即其罪过形式为过失,这与对渎职罪中的玩忽职守罪的认识直接相关,因为玩忽职守型食品监管渎职罪即食品监管玩忽职守罪本是玩忽职守罪的一种具体形态或表现。 那么, 、养殖环节以及食品的流通环节都没有进行合理保护,使得这些环节中侵害食品安全的危害行为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但《食品安全法》第2条将食用的源于农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68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诈骗之单薄根本无法承受规制诉讼欺诈之重负,采取诉讼欺诈的称谓更有利于对危害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以便规制。 三、对诉讼欺诈以诈骗罪定性的质疑和追问 ,即利用他人之手非法获取财产。这种利用他人合法行为来实施犯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乃是间接正犯的表现形式之一。[39]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只要求行为具有人的意志支配性即可。很显然后者的范围应该大于前者。而且给危害行为加入了犯罪心理、违法性和危害性,似乎是要将犯罪的几乎所有要素和特性加在行为之上 故意犯的作为和不作为至少在客观的可观察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是没有差别的。作为与不作为是就引起结果的行为的表现形态而言的,作为是积极的,看得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4.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只要求行为具有人的意志支配性即可。很显然后者的范围应该大于前者。而且给危害行为加入了犯罪心理、违法性和危害性,似乎是要将犯罪的几乎所有要素和特性加在行为之上 故意犯的作为和不作为至少在客观的可观察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是没有差别的。作为与不作为是就引起结果的行为的表现形态而言的,作为是积极的,看得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7.html -
了解详情
及优雅的环境等。国际犯罪的危害性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及其因果关系。有些国际犯罪的行为方式尽管与国内刑事犯罪差别不大,但其危害性要比 就必须超越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界限,共同联合起来对付国际犯罪。 4.形式条件:国际犯罪具有国际刑事违法性。 国际犯罪违背了国际刑事法律规范。所谓国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9.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来看,任何一种具体的犯罪只有一种罪过形式,在不同罪过形式支配下实施的相同的危害行为,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质及其程度是有区别的,属于不同罪质的犯罪 者并不是把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看做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犯罪,而是作为性质相同但表现形态略有区别的犯罪规定的。 (二)把滥用职权罪视为故意犯罪,难以与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4.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的贿赂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385条的规定,受贿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财物。财物即金钱和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毫无疑问,财物是贿赂的传统和基本的表现形式。《 、事后受贿罪和斡旋受贿罪等7种具有这种主从关系的受贿罪,并且根据其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规定了轻重不等的法定刑。[7] 我们认为,在罪刑系列的这两种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