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买卖合同一体把握,标的物所有权变动为买卖合同直接发生的效果,[8]故而无权处分是指处分他人之物而订立的债权合同,[9]属于合同法上的制度,而不是像 适合呢?笔者认为,由于权利人的请求目的是回复其物,标的物既已被受让人占有,其请求显然与受让人的利害关系更为直接,因而相比之下,采取第二种诉讼方式更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3.html -
了解详情
或遗漏,以至于实际问题的处理总是磕磕绊绊,难近人意。本文所欲检讨的“出卖他人之物与无权处分”的问题亦同样如此。不论将来立法作何选择,学理的探讨无疑应当先行。 ”,也就必须有一个可资信赖的“权利外形”以供第三人去信赖(通常为直接占有),否则“善意”与否如何去判断就成了问题。(过于主观的善意在操作上实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8.html -
了解详情
而形成的生活安宁不因他人的登记行为而被打破。 【关键词】土地登记;有限公信力;实际占有;无权登记;优先权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在 v. Flegg [1988] AC 54,该案中,女儿和女婿是登记所有人,父亲是实际占有并享有受益权益。抵押权人也未询问。但抵押权人可以对抗父亲的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30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理由有三:一是从比较法角度考察,《法国民法典》确认买卖他人之物的合同无效,我国法律就无权处分的效力应作同样解释;二是从历史角度考察,1988年最高 原权利人之间进行利益衡量。第三人在接受继承或受赠等未支付对价的情况下占有原权利人之物,对原权利人构成利益侵害,于己却构成不当得利。为有效保护原权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7.html -
了解详情
分权以前,该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在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提出和探讨:一是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对财产权利人而言,如何保护其财产权利;二是无权处分人 体系的逻辑基础。基于所有权的排他性和支配性,权利人当可追及物之所在,要求占有人返还原物并得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盖此为近现代民法所有权私法保护的绝对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40.html -
了解详情
分权以前,该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在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提出和探讨:一是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对财产权利人而言,如何保护其财产权利;二是无权处分人 体系的逻辑基础。基于所有权的排他性和支配性,权利人当可追及物之所在,要求占有人返还原物并得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盖此为近现代民法所有权私法保护的绝对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1.html -
了解详情
拒绝追认又或者处分人事后没有取得处分权,那么这个合同是无效的。据此,我们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有没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就要取决于权利人是否追认,或者说该处分人在事后 了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而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但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是出于善意,则受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268.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增加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频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居间等服务行业日益兴盛以及占有改定行为也已经频繁,双方订立买卖合同时,出卖人可能并未真正拥有合同标的, 建议立法机关在对《合同法》第51条进行修订,将其内容规定为“无权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该合同有效,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处分人为无处分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58.html -
了解详情
的需要,增加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频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居间等服务行业日益兴盛以及占有改定行为也已经频繁,双方订立买卖合同时,出卖人可能并未真正拥有合同标的, 建议立法机关在对《合同法》第51条进行修订,将其内容规定为无权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该合同有效,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处分人为无处分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85.html -
了解详情
性的规定。然而,追认的对象究竟是订立合同的行为还是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权利人追认的意思表示将在无权处分人与处分相对人间产生何种效力?这都是值得明确的问题 是对处分行为本身的认可。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法律效力。当标的物处于出卖人占有之下时,承认意思表示使即将发生的交付产生同有权处分相同的后果。权利人不得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