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存单,储蓄合同,存单纠纷 一、存单的概念和性质 (一)存单的概念 我国立法中多次提到了存单,但均未明确其含义。根据我国《储蓄 、刘家琛:《金融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 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王保树:《中国商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5.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存单,储蓄合同,存单纠纷 一、存单的概念和性质 (一)存单的概念 我国立法中多次提到了存单,但均未明确其含义。根据我国《储蓄 、刘家琛:《金融案例选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 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王保树:《中国商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19.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性,并创设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此后,该概念迅速被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了依据诚实 与适用》,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p105。28、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p147-148。29、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2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88.html -
了解详情
废止物权, 我国目前大多数民法学著述将其称为“放弃物权”。然而这一命名并不妥当。因为,放弃物权的概念只是说明物权人的意思,但是废止一个物权不但需要物权人 的权属证书必须统一,这一点在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中应明确规定。 2.完善动产占有的交付制度 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第2 句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取得。[[1]]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动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动产,如果他将该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而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 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皆可发生善意取得。[[6]]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也认有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7]] 德国法上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见于德国民法典第892条和第8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14.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二、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理论的适用范围 依债权准占有人之概念,债权之准占有人有以下特征:(1)不是真正的债权人; 之事实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即得以其对抗受让人之事由对抗让与人。此际依民法第298条规定解释,债务人即使恶意,其清偿亦发生效力。(同前注[7],孙森焱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620.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和司法惯常判决,甚至可能与常理常情相悖。 故,本文特别提出盗窃后处置行为这一概念,即,盗窃后处置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盗窃行为结束后对行为对象的进一步 为他人非法占有的本人财物这一私力救济不同。如果认为此行为不构成犯罪,如何保护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的基于质权、租赁权、留置权而合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民法流通秩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38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的诈骗不同于民法中的欺诈,更不是生活意义上的欺骗。如何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历来是理论难题,很多学者主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区别点。[6]然而, 中的诈骗方法是规范要素 诈骗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产物和伦理的概念。大陆法系教义学把诈骗理解为标准恒定的描述性要素,而没有注意到诈骗其实是一个规范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的诈骗不同于民法中的欺诈,更不是生活意义上的欺骗。如何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历来是理论难题,很多学者主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区别点。[6]然而, 中的诈骗方法是规范要素 诈骗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产物和伦理的概念。大陆法系教义学把诈骗理解为标准恒定的描述性要素,而没有注意到诈骗其实是一个规范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决定。因此,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中的善意要件完全是一个独立的、从不动产登记簿特性中发展出来的否定性的概念。取得人不需要积极地信赖不动产登记簿,也 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86。 [10]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124。 [11]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