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作为评议人的一个发言稿。主讲人是劳东燕博士,题目是《风险分配、因果关系与刑法归责》(清华法学新视野第二期),其他参加评议的学者还有陈兴良教授 的态度,放弃对统一的理论建构的追求,如劳东燕博士最后得出结论所说,因果关系问题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我最近几年经过反复思考,而暂时地搁置了之前喜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中立法意义上的犯罪本质之规定性、刑法因果关系、刑罚目的和价值的剖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任何不加分析地一味主张“应该”或“不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12]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0.[13]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9.html -
了解详情
年7月17日以前实施的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死亡的案件。二、谋杀罪的因果关系英国刑法同样要求,谋杀者的行为必须是被害人死亡的原因,其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 或事件是指被告致伤被害人后,在被害人死亡前介入的,因此而产生了复杂因果关系问题的某种其它行为或者事件。如果被害人被致伤后,其死亡是某种后来介入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9.html -
了解详情
不救入罪的难题解决 横亘在见危不救面前的难题主要有:不敢救、因果关系的认定等问题,笔者仅就难题解决方面谈几点个人管见。 (一)不敢救问题 近 扩大处罚范围。美国学者胡萨克所提出的控制理论,与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相冲突,如果贸然引入将必然导致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混乱。结合见危不救的特殊性,笔者建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犯的既未遂标准。 (二)行为犯的未遂形态 行为犯的既未遂问题其实是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问题。在日本,行为犯又称单纯行为犯。对于行为犯与结果犯的 具有时间或场所隔离的犯罪(这与单纯行为犯相比,被称为结果犯)不同。{17}(40)运用日本刑法理论中以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可以说明行为犯的未遂问题。 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0.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既未遂标准。 (二)行为犯的未遂形态 行为犯的既未遂问题其实是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问题。在日本,行为犯又称单纯行为犯。对于行为犯与结果犯 的发生具有时间或场所隔离的犯罪(这与单纯行为犯相比,被称为结果犯)不同。[17](40)运用日本刑法理论中以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可以说明行为犯的未遂问题。 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3.html -
了解详情
。异常或者非异常,其实就是现象之间联系概率高低程度不同的问题。 刑法因果关系近因说,符合现代自然科学关于因果关系的统计规律理论,并且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中国 形式称之为复合罪过形式。{2}{3} 四、英美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借鉴意义 关于刑法运作。体现司法文明、实现司法公正的英美对抗式诉讼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64.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刑法因果关系、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未成年人犯罪、过失犯罪、犯罪动机、刑罚目的、刑罚种类、量刑、自首、刑法分则体系以及某些具体犯罪等问题,进行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国家立法机关正式决定修改刑法典后,中国刑法学界许多学者一方面直接参与了刑法典的修订和讨论,另一方面则围绕刑法典的修改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理论带有很深的哲学概念法学化的色彩,给理论和实践带来很 大的混乱。(注:张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4.97.)实际上刑法 的目的能否实现,法律规范是否与社会现 实存在冲突及其能否化解、如何化解等等问题,从而发现现行的刑事立法、司法、执法与现 实需要的偏离之处、促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1.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探讨。 一、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修改后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没有作特别规定,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只按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理。 三、交通肇事罪中介入的因果关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仅限于那种由于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