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份、经历、出生、婚姻状况、生存、死亡等证明行为。 根据以上对行政确认的特征、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和分类来看,出境、入境人员按照规定填写出境、入境 规定,出境、入境的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不得携带、载运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违禁物品;携带、载运违禁物品的,边防检查站应当扣留违禁物品,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为目的犯,有的国家刑法没有规定为目的犯。但在上述场合,故意的内容与形式相同,换言之,不可能因为刑法将其规定为目的犯,就使间接故意犯罪排除在外。 相互兼容。通说观点认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危害行为达到某种危害后果的心理态度,是危害结果的主观表现,它必然要具有明确的指向即确定的目标,必然要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2.html -
了解详情
伦理观念。单罚制在惩罚单位犯罪方面表现了它的积极作用,但其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第一,责任的不公平性。单位犯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组织犯罪,是单位组织自身 有机整体,其刑事责任的承担也应具有整体性特点。两罚制使单位自身及其内部人员同时承担因实施危害行为而由刑事法律强加的于其不利的后果,以促其收敛改过,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13.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不过这类观点又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行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为犯既遂又称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为完成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既遂。[⑨] 有的认为行为 构成。表面上看,成立标准说强调犯罪构成的作用,实质上这是把犯罪构成过于简单化的表现。相反,既遂标准说是在运用犯罪构成的基础上,确定对既遂犯的处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8.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情况;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指刑法规定或者认可的体现行为人主观恶性或者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定罪量刑的主客观情况。类似的表述还有,刑法意义上的情节 ,防止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有时候立法者通过列举的方式来阐明情节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有权解释的主体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对情节进行细化。所以,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4.html -
了解详情
安全的行为、存在妨害行政主体的正常行政管理的行为。而且,这些危害行为或妨害行为正处于进行当中,或因国家及社会利益实现的紧急需要,只有在这时,行政主体才能对 而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强制戒毒等等。 五、行政强制措施的表现形式。 行政强制措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人身的行政强制措施;二是对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1.html -
了解详情
典型的例子。另外,侵权人以间接形式侵害他人的行为,从损害的直接事实上来讲,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是直接诋毁、贬低他人商誉,产生的危害并不亚于直接的侵害行为,如 之列。(四)过错要件的规定有失偏颇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商誉诽谤行为及其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从现有立法看,只有主观上是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6.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不过这类观点又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行为犯就是形式犯,如“行为犯既遂又称形式犯既遂。是指以一定的危害行为完成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既遂。”(注:徐 犯罪构成。表面上看,成立标准说强调犯罪构成的作用,实质上这是把犯罪构成过于简单化的表现。相反,既遂标准说是在运用犯罪构成的基础上,确定对既遂犯的处罚,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7.html -
了解详情
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一切作为或不作为,都认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形式上虽然符合本法分则任何条文所规定的要件,但因为显著轻微,并且 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所要求的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规定了若干种具体情形,实际上也是通过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501.html -
了解详情
为目的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形式上是对贩运行为、出卖行为及其手段行为的打击,实质上在于保护个人的人格尊严。这正如国家禁毒的 等,但其外延并不受法条列举的限定。实际上,拐卖妇女、儿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暴力、胁迫等强制性手段外,还有非强制性手段如利诱、欺骗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