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被监视居住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所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在通信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供被监视居住者选择的串供手段很多,只要其想串供,就容易成功,且不容易暴露。有鉴于此,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99.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或审判而限制其人身自由于固定场所之内,并严格予以监视的一种措施,对约束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保障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起到了一定 将在所难免。于是乎,摆在检察干警面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不按法律规定执行监视居住以顺利调查取证;要么就依法在法定场所执行而任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妨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2.html -
了解详情
居住期限后满十日前,执行机关应当通知原决定机关。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零四条 需要解除监视居住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解除监视 犯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有损于法制的权威和严肃性。为此,本条第1 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034.html -
了解详情
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1994年3月21日)第五十八条 对已经逮捕的人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或者释放:一)患有严重疾病的;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对该人犯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该人犯是正在怀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539.html -
了解详情
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1994年3月21日) 第五十八条 对已经逮捕的人犯,符合下列情形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对该人犯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该人犯是正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518.html -
了解详情
,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于法无据。我国法律规定的监视居住,是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限制在其居住的场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未完全剥夺其人身自由 手续及程序的限制使侦查人员可以随意提审或任意延长审讯时间,同时还可能由于被监视居住对象的不老实会招致办案人员的打骂或者刑讯;另一方面,因我国刑事诉讼法未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98.html -
了解详情
,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关于有固定住所的人在其固定住所被监视居住的原则和“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的规定,事实上已完全剥夺了阳承勇的人身自由,不是法律 赔偿责任的决定是正确的。 上述两个问题在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中均无明确规定,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根据具体案情,并且在不违背国家赔偿法立法原意的基础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51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附加条件地选择适用,应该说很不科学。 1、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程序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对于监视居住的执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部门的实施细则无益和了 救济是一种基本法治理念,各国诉讼法在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上均有救济方面的详细规定,如律师的参与等等。而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权利至上理念和立法行政化色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80.html -
了解详情
保证人违反了保证义务,对保证人予以罚款。至于罚款的数额如何确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应当根据被保证人违法情况的严重程度、保证人的责任大小及其经济状况 引诱、收买证人等形式阻挠证人作证或者不如实作证。nbsp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以上规定,如果给司法机关的侦查活动造成了干扰或者增加了困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577.html -
了解详情
六个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应当核实犯罪嫌疑人的住处。犯罪嫌疑人没有固定住处的 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执行。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监视居住人的身份和住处或者居所,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