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由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运用法律手段,才能解决。因此,民事审判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民事审判,解决民事纠纷,疏通 纠纷。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因对单位分房决定有意见引起的纠纷,应由本单位或有关行政部门解决。职工根据单位分房决定,与公房出租人 ...
//www.110.com/fagui/law_20652.html -
了解详情
,受理后应裁定驳回起诉;经审查确不属其受案范围,而系一般民事纠纷的,应按民事案件审理(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不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但属于 拖欠工资、欠缴养老保险金、不能办理退休手续等而引起的纠纷;应由相关部门采取行政等手段统筹协调,法院不应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第七十五条 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428.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违法。 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根据上述标准,对以下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 损害赔偿所引起的纠纷。对于这类行政案件,通过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就可以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一并解决。 (二)对带有行政裁决性质的行政行为不服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70.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实际的一面从来没有取代其最初的应然的道德蓝图。尽管现实中的法庭活动基本上是判决性质的,但清代始终固守以民间调解解决民事纠纷的理想。[7] 虽然民间调解的 状立案之后,如果民间调解成功,案件就会撤销或终止;法庭的事情主要是依法裁决;调解发生在法庭之外,由社区或宗族实施。这方面与清代相比变化不大(黄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67.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的范围、程序及司法行为的可诉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行政司法实践发展迅猛,行政复议制度已初步建立。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制度也取得有益经验。由于实践的 一个突破口。(3)行政复议的范围会在争议推动下逐步扩大,行政复议的一些具体制度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解决特定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判制度将引起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2.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审判权的权利,实体含义则是指保护民事权益或解决民事纠纷的请求。[1]与之相对的一元诉权论的各种主张并不统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诉权是当事人双方就其民事法律 则可以继续加以研究。取消受案范围这一法定概念后,立法应通过规定行政争议和不适宜由法院审查的行为的方式来规定可诉行为的范围,即采取肯定概括加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7.html -
了解详情
把民事诉讼仅仅看作是对当事人的私权进行救济、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途径,与国家利益关系不大就会实行绝对的司法有偿性原则,由当事人负担全部的裁判费用;如将民事诉讼 实质和发展,国家规费说弊端多多,不应作为诉讼费用的性质。首先,国家规费是一宽泛的概念,多表现为行政管理关系中的行政收费,而法院收取诉讼费用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范围 主管,是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明确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有利于正确、合法、及时解决民事纠纷,避免与有关行政机关之间互相推诿或互争主管权,防止出现当事人告状 ,而不是全部。即使是民事纠纷,很多纠纷还不具有可诉性,本身就不属于法院受理民事纠纷的范围,法院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主体而只是其中之一,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7.html -
了解详情
都必须先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理如行政调解、行政裁决或行政仲裁等。否则,不能提起民事诉讼。 解决民事争议本来不属于行政主体的固有职权而是法院的份内事。以下一番对以行政司法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法理解说,事实上也是认定行政处理前置制度合理存在的依据或理由,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76.html -
了解详情
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和《电力争议调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可以调解特定的民事纠纷。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寻求诉讼等救济。 若调解等ADR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结果具有既判力的(比如仲裁调解书、法院调解书等),则当事人应当能够通过法定途径获得诉讼救济。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