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实质定义显然引入了政治性和阶级性的成份。一直到1958年以后,前苏联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典上的犯罪概念才增加了刑事违法性的形式要件特征。我国1979年 苏联社会危害性的实质要件特征说。我们认为,除我国长期以来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包括刑法学研究)一直受前苏联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犯罪定义是当时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0.html -
了解详情
其脆弱的一面。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性基本内容的实现有赖于法律规范(包括刑法规范)对人性的假设;[7] 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建立在科学假设的人性基础 种观念(idea),也是一种制度(institution)。[[xv]] 刑期折抵,作为刑法人权保障的实现方式,实现的不仅是权利观念也是权利制度。因此,刑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07.html -
了解详情
中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研究两大法系犯罪构成规则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刑法的局限性仅此而已,只是由于它带有全局性。 普遍认为,大陆法系刑事法因其法典化 是,在不同的场合,出发点不同,意义不一而已。 [xxvi]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47页。 [xxvii] 转引自罗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7.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着必然性联系和偶然性联系的争论,同时也有内因与外因的争论,使我国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认为混乱不堪。时至今日,不少学者纷纷主张,应该从新的思考角度来 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上,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内因和外因的争论,是因为并没有把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联系以及事实因果关系区别而对待,而是依据哲学上因果关系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8.html -
了解详情
组成有效解释子系统直接对社会产生法律效力,影响公民自由和人权保障,因此,是刑法解释体制的主体;学理解释虽然不对社会产生法律效力,但是对于宣传法制、提高 化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的解释,这样简单明了,便于查询和指导实践。 2、刑法司法解释合法化、规范化。 首先,司法解释主体明确化。如前文所说,刑事立法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0.html -
了解详情
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效力低于刑法典;从内容方面来说,刑法典是全面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 。第一种结构,如前所述,与刑法典应有的性质和地位不相符合,如果以此来架构刑法体系,必将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最终损害法律的权威。鉴于这种结构无甚积极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对跨法犯的法律适用条款加以解决。我国刑法总则对跨法犯并未作明确规定,但理论界一般认为应适用行为终了时有效 解释的时间效力[J].中国法学。1999,(2):74. [4]李希慧。刑法解释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5]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2.html -
了解详情
矛盾,实现其作为统一刑法典的功能。可以说,从1871年到1912年,刑法的修改一直在进行,其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1.犯罪范围的调整 社会关系的 以加强对公权力代表者的约束,从而实现保护被告人权益的目标。 2. 适时调整刑法价值观 社会客观情势变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刑事立法当然应该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57.html -
了解详情
,处于其他法律调整之后,以弥补其他法律的调整不足或不能。①这种最后性是因为刑法通过宣布某种行为为犯罪,从而给予该行为以否定评价、对犯罪人予以刑罚制裁,其 投寄到上海市有关部门及新闻单位。2001年12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肖永灵有期徒刑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31.html -
了解详情
。 [4]Douglas N. Husak, Philosophy of Criminal Law, Totowa: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87.p57. [5]{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有斐阁1992年改订增补版,第83页。转引自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