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人的宪法诉愿,其在超过95%的案件中仍然是支持普通法院的判断的,也就是说认可普通法院对基本权利的保护。因此,虽然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对公民基本权利 规范的适用范围之内,只不过对于事实要件的规定更为具体,而且在法律后果上分别规定了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上的相应具体制裁。总体而言,相比宪法规范,法律规范无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5.html -
了解详情
或提审,就发生了审判监督程序。这种审判监督程序只能发生在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前提下,并不是每一起案件都有这种程序,而且绝大多数案件没有这种程序。 影响,特别是司法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公众对司法产生了不信任感。另外,人们对司法的认识与法院办案规律相矛盾也导致无限申诉。法院办案是按法律事实,以证据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06.html -
了解详情
应采取宽严相济政策。对于后者,则确认宽严相济政策最主要的价值依据就是刑法的歉抑性,或者,从刑法理念上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虽然具有一定的策略内容 ,它直接产生于决策者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犯罪态势的认识和判断,并服务于其他社会政策的推行,以实现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由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三)强调行政拘留中的比例原则实践中出现这样一种错误的做法,即对于刑法的谦抑性,人们已经有所认识,认为能不判刑的就不 超过必要的限度。在行政法上,无论是制定普遍性规则的行政活动还是传统的行政行为,都应当接受该项原则的规范和制约,并以此判断它的合法性。比例原则具体包括三个子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88.html -
了解详情
如基于假想防卫的错误而实施杀人行为的人或者在神智不够正常情况下实施放火行为的人,处理时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优遇,就是这种宽恕的反映。从刑法理论上说,这 管制,再减轻处罚则其以下无刑罚可适用,还如何适用减轻处罚?对此,实践中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做法也各异,有的认为适用从轻判处最低刑罚则可,也有的是虽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60.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逮捕突出表现为:一是所作出的逮捕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二是随着侦查的深入,或者诉讼程序的推进,新的事实和新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犯罪事实 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单凭羁押场所的情况及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表现不能对羁押的必要性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其二,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内容是多层面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系的信用评价体系,反担保方在面对担保人时,很难对保证担保人的资信度及偿债能力做出可靠的判断,在客观情况变化时,不能及时分析并反馈担保人资信的变化, 担保人利益为目的与合同债务人共同损害担保人利益的,应当加大其应当承但的反担保责任,尽管在民法上已经有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以及《刑法》中也有诈骗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4.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性界限,将纠正人们在理念层面对刑法的错误认识(刑法只是用来惩罚犯罪人的法律)宪法精神的本质是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故刑法的立法精神也要相应体现为规范国家 司法化的我国宪法学者王磊就认为:宪法的效力并不一定要表现在惩罚上,而是要表现在它是判断一切纠纷的最高标准上。四、结语本文开始时所引用的边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36.html -
了解详情
中展开矫正:在个性观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引导与互动中纠正不好的行为与习惯,疏导不良情绪与心理,推动未成年犯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与自身的错误性,使未成年犯变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6]参见莫洪宪、王树茂:《刑法谦抑主义论纲》,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1期。 [7]参见陈兴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拿取行为属于盗窃。此外,将财物置放于卧铺上忘记带上是遗忘物还是遗留物还要根据乘客有无控制其卧铺的继续性来判断,如果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说明其不再占有卧铺 符合社会通行观念。这种情况下,虽然手提包是遗留物,尚未脱离物主的实际控制,但由于行为人有实际依据的错误认识,因此,对其将手提包放入自己大包内的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