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对谋杀罪也提出适用严格责任呢?从下面的两个案例我们也能看出在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适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方面。 英国的《1956 实质是撇开主体对结果的心里态度来决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要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客观因果联系,就可以决定行为人的严格责任,因为行为人应对其不希望发生的结果承担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2.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没有人对谋杀罪也提出适用严格责任呢?从下面的两个案例我们也能看出在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适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方面。英国的《1956年 是撇开主体对结果的心里态度来决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要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客观因果联系,就可以决定行为人的严格责任,因为“行为人应对其不希望发生的结果”承担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6.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其是构成要件行为,再通过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没有因果关系否定成立犯罪;再如,对于路人推小孩的案例,Roxin认为,根据以往的理论,人们可以在违法性而 是无处容身的,因而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犯罪构成体系重构的迫切性。{64}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应该摆脱哲学上必然与偶然的苏俄式的哲学思路,对此共识笔者亦深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9.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其是构成要件行为,再通过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没有因果关系否定成立犯罪;再如,对于路人推小孩的案例,Roxin认为,根据以往的理论,人们可以在违法性而 是无处容身的,因而反映了我国目前的犯罪构成体系重构的迫切性。{64}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应该摆脱哲学上必然与偶然的苏俄式的哲学思路,对此共识笔者亦深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03.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甲的行为与交通肇事之间并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甲不构成犯罪。[1] 案例2:乙系一辆大货车车主,未办牌照。乙雇用 的因果关系概念并从远因不是犯罪成立原因的角度来否定其犯罪的成立,这样的做法无疑反映出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在分析具体问题上的捉襟见肘。此外,即或按照日本因果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9.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甲的行为与交通肇事之间并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甲不构成犯罪。[1] 案例2:乙系一辆大货车车主,未办牌照。乙雇用 的因果关系概念并从远因不是犯罪成立原因的角度来否定其犯罪的成立,这样的做法无疑反映出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在分析具体问题上的捉襟见肘。此外,即或按照日本因果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4.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犯的理论来解决数行为人过失导致一个结果发生,却又无法判明各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案例显然会得出不合理的结论,承认过失共同正犯对于该类案件的妥当解决来说实为 》2003年第2期,第45页。 ⑸程新生、汤媛媛:《共同过失犯罪与刑法因果关系从误射行人案切入》,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9期,第3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采纳了这一观点[8]。就前述案例而言:首先,由于没有洪某的打击行为就不会发生陈某死亡的结果,故可以肯定事实上之因果关系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客观 的引进和介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学者支持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参见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一个学说史的考察》,载《法学》200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700.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逃逸行为,逃逸行为本身不是逃逸前已经发生的事故的原因。刑法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要求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行为是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有时忽略了刑法因果联系的这种要求。如案例四中,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文超肇事后逃离现场,超速行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451.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理论也无法解决一个远在行为人影响范围之外完全具有相当性的、遥远的因果关系的案例,例如,获知车祸受害人重伤的近亲因激动而死亡的;以及有后遗症的例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页106。 [45]参见林阳一:《刑法における因果关系论》,成文堂2000年版,页206。 [46]参见山中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