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冯军教授接受了上述立场。针对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冯教授指出:两者的区别在于被害人的认识错误具有怎样的产生根据。在民事欺诈中,被害人之所以产生认识错误 罪和利得罪。日本刑法中的盗窃罪、侵占罪、赃物参与罪、毁弃隐匿罪属于财物罪;而抢劫罪(强盗罪)、诈骗罪、恐吓罪(敲诈勒索罪)由于在第1款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0.html -
了解详情
的该当性同时存在,构成敲诈勒索罪。此说无法解释牵连犯的问题。 其五,因果关系标准说,认为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事实中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的 将这种情况排除在牵连犯之外,可以说法律将入户规定为加重的抢劫罪的犯罪构成之一。 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是共识。对从一重罪处罚则有不同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6.html -
了解详情
上产生恐惧,精神上受到强制,李某不得已将借得的1500元钱交付给刘某等人,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基本特征。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等四人的行为 ,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其与抢劫罪易混淆之处在于如何理解“强拿硬要或任意占用公私财物”这种情形。行为人以这种形式实施寻衅滋事罪的危害行为时,其行为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01.html -
了解详情
,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有的学者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是复合的,包括人和公私财产。从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入手,敲诈勒索的客体只能是财产所有权,因而其犯罪对象只 ,要求当场交付财物。这表明,对于敲诈勒索最来说,行为人绝对不可能以当场实现威胁的内容相恐吓,当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也是本罪与抢劫罪的显著区别...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765.html -
了解详情
窃取与若干欺骗行为的区别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在客观上采用非暴力、非胁迫,且带有隐密性的方式,偷得他人财物。因此,它与抢劫罪、抢夺罪的所有不同。至于 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2)德国方式德国刑法典第20章抢劫及敲诈勒索犯罪第252条(窃后抢劫)规定:盗窃时当场被人发现,为占有所窃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76.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抢劫违禁品后又以违禁品实施其他犯罪的,应以抢劫罪与具体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规定亦可作为佐证。说明 要求车主给予对价。第一阶段构成盗窃罪既遂无疑。第二阶段的认定则引发许多争议。有观点认为应该成立敲诈勒索罪,且与盗窃罪构成想象竞合。有观点认为成立敲诈勒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38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情形的伪造均包括变造。 (二)有形伪造与无形伪造、有形变造与无形变造 有形伪造与无形伪造、有形变造与无形变造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制作、变更文书、证件、印章 对于盗牌索财案,有学者对实务中的处理办法归纳为五种:1、未达到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犯罪起点,以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认定;2、已达到盗窃罪和敲诈勒索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0.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构成犯罪。可见,数额是否较大,在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犯罪中通常就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仅盗窃信用卡而不使用,刑法上不定罪的原因并不 前者是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后者是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物,而这正是对二者分别要定抢劫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根据所在。(第153页)即刘文认为,事后取得财物的手段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7.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构成犯罪。可见,数额是否较大,在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犯罪中通常就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仅盗窃信用卡而不使用,刑法上不定罪的原因并不 前者是强行劫取他人财物,后者是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财物,而这正是对二者分别要定抢劫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根据所在。(第153页)即刘文认为,事后取得财物的手段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6.html -
了解详情
要素,即它并不是为违法性、有责性提供根据的要素,而是为了与盗窃罪相区别规定的要素。因此,就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系而言,虽然认为二者在通常情况下处于对立关系 。 (23)前引(21),第315页。日本学者大塚仁也指出:抢劫罪的行为是使用暴力或者胁迫强取他人的财物。由于本罪的暴行、胁迫是作为强取财物的手段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