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后有要求回复原状的权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法律并没有强调物权法公示公信原则的绝对效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具备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 .asp?id=15746。 4、梁慧星:《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法学研究》1989年第6期。 5、徐鹏:《物权行为独立性的考察》,发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34.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的内容无法真正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而且因误信登记而发生物权变动行为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又是一个问题。虽然我国2003年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中,第23条 第三人的效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物权行为理论的支撑,公示公信原则就会像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很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上的逻辑混乱,也会给司法实践工作造成困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6.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法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物权的效力、分类体系、效力、公示公信原则、保护以及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占有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 必须准确反映物权变动的结果,以使社会公众了解物权变动的实际情况,但公信原则并不要求这一点。[9] 物权法尽管主要在于调整物的静态秩序,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调整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38.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而受法律保护的第三人以及以孙宪忠(1984)为代表的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原则的绝对对立。相对的,肯定学说则赞成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原则。有 具有许多相似性,但两者适用的要件是不同的。事实上,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与公信原则并不矛盾,我国物权法106条第(三)款也规定了,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18.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严谨而规范的物权公示制度,对于保护市场交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着手制定物权法,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不动产法最基本 登记机关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实质审查的登记具有公信的效力,有的学者称之为公信原则。公信原则系指依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纵不存在或有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27.html -
了解详情
晓明等:《最新担保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01页。)而依设定在先说,先设定的 ,是为了交易上的便利而采取的变通交付方法。(注:参见孙毅:《物权法公示公信原则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7卷,第494页。)质权设定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60.html -
了解详情
其局限于与所有权有关的买卖活动中。[17]如前所述,善意取得向上服务于交易安全,向下服务于公示公信原则,只要客观上存在交易安全的要求,又完全符合公示公 法律行为、不当得利、公示公信等内容,只不过,对物权行为理论的不同选择,这些制度在具体设计上会有相应差别而已。然而遗憾,我国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并没有很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7.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人的效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物权行为理论的支撑,公示公信原则就会像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很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上的逻辑混乱,也会给司法实践工作造成困难。 ”的内涵有为“公示公信”原则的贯彻和实施提供了法理和逻辑基础。 而且,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在制定物权法时,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1.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由于善意概念的抽象性,在认定上有一定困难。对于善意的认定应以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推定受让人为善意,然后确定若干客观标准,由原所有权人举证 ,第157页。 [22]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4页。 [23]肖厚国:《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80.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未来立法实有必要对宅基地使用权变动实行登记生效主义,贯彻《物权法》所确立的公示公信原则。其二,是体现法律发展趋势。《土地管理法》(修订案 》,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第 4 版,第 67 页。 [18]参见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运行的现实考察对我国 10 个省调查的总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