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并非罪大恶极的被告人,而对于那些黑恶势力犯罪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重大故意杀人案件,被告人尽管给予了赔偿,一般也不因此而考虑从轻。[23]还有论者 家属的意见。[38]由上可见,尽管在英国法官考虑被害方的谅解意见使得判决带有一点任意性(因为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排除所有可减轻刑罚的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68.html -
了解详情
而实施故意杀人的、在防卫中致人死亡的,等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 考虑了对犯罪人再犯罪的预防,判处其必须接受心理治疗。考虑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判决做到了责难有度,预防有指,从而有利于刑罚目的实现。但是,要知道这个判决成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74.html -
了解详情
遂,全部既遂,此即为整体既遂说。 关于脱逃罪案例中的既未遂问题,可以从罗登祥抢劫、故意杀人、脱逃(未遂)案 [⑥]入手加以探讨: 被告人罗登祥, 和构造刑法领域的思维方式的,刑法的条文乃至刑法典不过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晶,甚至司法判决也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或者那种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想象,一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0.html -
了解详情
疑案。如果有了内知证据,就不怕犯罪人口供出现变化,就能办成铁案。马增德故意杀人一案能充分说明这一点。1992年5月8日晚7时许,山东省惠民县公安局 错案》,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第74页。 (4)(8)该二案例选自《刑事证据百例评析》,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5.html -
了解详情
成疑案。如果有了内知证据,就不怕犯罪人口供出现变化,就能办成铁案。马增德故意杀人一案能充分说明这一点。1992年5月8日晚7时许,山东省惠民县公安局 错案》,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第74页。(4)(8)该二案例选自《刑事证据百例评析》,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5.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当然往往还需要结合总则和分则相关条文的规定,并麥考刑法理论。笔者拟结合本案例对此罪常态进行简要分析。本罪侵犯的法益(或者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这种权利 负的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纪某的行为符合原刑法第1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的犯罪构成,故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另外,本案还涉及到刑法的溯及力问題,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729.html -
了解详情
真的可以脱离具体行为事实存在吗?在确定法条关系时,实际上我们已经预设了一个假想案例: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是交叉关系,是因为有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盗窃 要件该当领域的法条竞合适用原则,实属不当。 其次,关于放火罪包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例证也不合适。即便论者反驳的、主张包容关系的周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0.html -
了解详情
真的可以脱离具体行为事实存在吗?在确定法条关系时,实际上我们已经预设了一个假想案例: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是交叉关系,是因为有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盗窃 要件该当领域的法条竞合适用原则,实属不当。 其次,关于放火罪包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例证也不合适。即便论者反驳的、主张包容关系的周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0.html -
了解详情
彻认为,所有的法律体系都要求正当化的主观要素,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制定法和案例法中,都没有对罗宾逊的客观性理论的支持的说法,[30]并不成立。因为他自己 违法,并不会带来消极效果。这是因为,刑事判决宣布偶然防卫不违法,既保护了偶然防卫者的法益,也不会导致有人在故意杀人时期待自己的行为产生偶然防卫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30.html -
了解详情
彻认为,所有的法律体系都要求正当化的主观要素,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制定法和案例法中,都没有对罗宾逊的客观性理论的支持的说法,{30}并不成立。因为他自己 违法,并不会带来消极效果。这是因为,刑事判决宣布偶然防卫不违法,既保护了偶然防卫者的法益,也不会导致有人在故意杀人时期待自己的行为产生偶然防卫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