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无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还很有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无论是执政理念的调整还是犯罪类型两极化的趋势的出现,都要求立法者对轻重程度不同的刑事案件采取不同的 一现象呢? 从法理上来说,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是不允许用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民事措施来审理、处置刑事案件的,否则会导致社会秩序失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85.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是司法裁判不公导致的。 直接的官民冲突并不是最多的,因为整个法院案件的构成中,民事案件有六七百万件,刑事案件有二三百万件,剩下的十几万件是行政 多。工作压力有多大! 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就要思考,解决纠纷矛盾到底靠什么?是靠信访、靠调解,还是靠诉讼?我个人认为要靠司法。因为信访和其他途径,特别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5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如果不先确定储户与信用社的存储关系是否成立,就不能确定信贷员是侵吞信用社财产还是侵吞储户的财产。如果采取先刑后民的审理方法,会在实质上剥夺 标的之数额。在此种情况下,刑事案件的审理不仅直接决定着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也影响到经济纠纷中的法律事实的认定,影响到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当事人双方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8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关系。允许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撤销案件的同时返还涉案财物,有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利用刑事侦查权干预民事纠纷的风险,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明知 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直接决定返还程序,还是申请法院裁定返还程序,都是由这些机关直接根据案卷材料作出决定或裁定,此前并没有要求通知并听取以上利害关系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70.html -
了解详情
再加以确定。 证据调查合法性的第二个要素是证据调查的程序合法。民诉法没有关于证据调查程序的具体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审判人员 的流逝还是影响司法裁判公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本身就是一些事实,要通过一定的实物或者人的陈述表达出来。一般说来,离民事纠纷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司法权。从和解的性质考察,本类案件的和解,并不是刑事案件的和解,而是附带民事部分的和解;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刑事可罚性予以较低的评价,是基于刑事 在审查起诉环节适用,其适用范围严格限定于:1.轻伤害案件。主要指具有下列情节:邻里、亲友之间因民事纠纷引发的;出于义愤或者防卫目的而实施的;受害人有过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4.html -
了解详情
]但也要看到,实验性诉讼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诉讼形态,在解决大规模的群体纠纷上仍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甚至宪法上的障碍。[31]例如,根据程序保障理论,任何人未经 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对某些民事公益案件向法院起诉或参与诉讼的权力,即民事公诉权。公诉权的行使本质上都是以公益为基础的,并不以刑事公诉权为限,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理解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力分配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它对于在私法领域的纠纷解决机制中确定当事人平等地位具有指导性价值。同时,诉权理论的研究给其他部门法的权利分配问题提供 实体意义上的实现主要通过程序性的诉讼权利来实现。在任何案件中(无论民事还是刑事),证据是决定案件成败,并决定着实体意义诉权的实现。而在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1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权的第七个基本特征,也是民事审判权不同于刑事审判权和行政审判权的一个特点。因此,在民事审判改革过程中,对民事审判程序的变革,应当充分考虑到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动因之一,就是因民事纠纷而形成的民事案件大量的增多,使得民事审判不堪重负。提高民事审判的效率,是为了减轻民事审判权的负担,而充分发挥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9.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是法官,即任何人不应该成为有关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结果中不应含纠纷解决者个人利益;三是纠纷解决者不应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该三项原则 的利益对立或竞争的主体,即主体是复数的,且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对立关系或竞争关系。从实证经验看,无论是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还是刑事诉讼程序,都有对立面的设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