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对过失的实体判断了。过失又可以分为有认识的过失和无认识的过失,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借鉴台湾学者曾世雄在其《损害 下,我们同样不需要考虑行为是否违法,行为和损害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的问题。在法定绝对有责任能力的情况下,行为人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92.html -
了解详情
了严格的执业审批制度。不具备这种资格的人就不能行医。关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本罪是特殊主体犯罪,另一种认为本罪是 ,同时又是某甲非法行医行为所导致引发,与某甲的非法行医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刑法之所以要追究犯罪行为人对超出基本犯罪故意的加重结果的刑事责任,就是因为基本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91.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结果不会发生的错误判断,这里存在一个注意能力没有正确、充分地得以发挥的问题[⑨].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完全在主观范畴内来理解注意能力的 预见义务的内容只包括对结果的预见和过失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预见。但这里“结果”的含义如何,中外刑法理论界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为具体结果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3.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来侵害法益;不纯正不作为犯是不阻止已经产生的向着侵害法益方向发展的因果关系,以放任这一不作为犯的犯罪构成要件。同时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在规范 主义之间的冲突。德国学者迈耶注意到以保证人说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产生违反罪刑法定问题,但并不主张不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于是他主张通过严格其主观方面的要求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10]这个论断里就暗含秩序与自由的关系问题。而只要个人自由尚未在根本上威胁着整体的秩序,则刑法立法是不应限制或禁止此自由的。那 为的反应呢?学者指出,在人类的立法思想史上,有道德论者(moralists)和因果论者(causalists)的两种思路:对于道德论者来说,某种活动只要按传统观念看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4.html -
了解详情
国税局[1997 ] 216号文件,这两项文件是规定企业 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之后分类管理问题,与本项指控无关,华昌公 司在形式上完全符合认定条件。被告人苏 罪,判处免予刑事处罚。六、法理解说本案主要问题是三被告人的渎职行为与稅款损失是否具有刑法 上的因果关系及造成税款重大损失金额的认定。1.本案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132.html -
了解详情
”,《条例》第六十一条:“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狭义的医疗 残疾、死亡的后果及相应的经济损失。 2、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有无不仅是关系到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因果关系大小也是承担责任范围的依据。我国民法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442.html -
了解详情
。[2]正如上文所论证,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彰显与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式微之间并不存在着因果关系。相反,社会危害性正是作为一个实质层面来拱举着刑事违法性,即社会危害性理论 的关系还牵涉刑事违法性与作为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要素的违法性的关系问题。有人说:德日英美刑法理论对于违法性中的法,虽然在表述的清晰性上有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760.html -
了解详情
。[2]正如上文所论证,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彰显与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式微之间并不存在着因果关系。相反,社会危害性正是作为一个实质层面来拱举着刑事违法性,即社会危害性理论 的关系还牵涉刑事违法性与作为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要素的违法性的关系问题。有人说:德日英美刑法理论对于违法性中的法,虽然在表述的清晰性上有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756.html -
了解详情
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二、受贿罪的客体问题 我国刑法学界对受贿罪客体看法不统一,主要有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说、复杂客体说及 ,都是受贿罪共同犯罪行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因果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比较典型。笔者拟从家庭型共同受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