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从行为方式上看,不仅容易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寻衅滋事行为混淆,而且还常常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混杂, 执法实践中极易混淆。 尤其 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区别主要就是后两罪要求聚众实施而本罪无此要求。 二、根据目前规定,认定寻衅滋事罪存在以下几个争议焦点: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874.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罚款的行为,定敲诈勒索罪。实施上述行为时,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定抢劫罪。 60. 仅以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 受不到应有的惩罚,或者犯了数罪与犯了一罪在惩罚上没有区别,就不可能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不可能建立。因此,有罪必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354.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则意味着有时即便没有彻底解除共犯关系,也可能认定共犯脱离的成立。案例20:甲乙丙共同敲诈勒索他人,三人共同实施了胁迫行为之后,甲萌生退意说很抱歉, 犯脱离,而不能责令其与薛一起承担抢劫罪既遂的责任。考虑到赵参与了指认被害人告知薛被害人的出行规律等犯罪预备行为,对赵宜以抢劫罪的预备犯罪定罪处刑;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7.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则意味着有时即便没有彻底解除共犯关系,也可能认定共犯脱离的成立。案例20:甲乙丙共同敲诈勒索他人,三人共同实施了胁迫行为之后,甲萌生退意说很抱歉, 犯脱离,而不能责令其与薛一起承担抢劫罪既遂的责任。考虑到赵参与了指认被害人告知薛被害人的出行规律等犯罪预备行为,对赵宜以抢劫罪的预备犯罪定罪处刑;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61.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权利意蕴的集团(义务)本位还有着相当的区别。问题是,无我与总体,个人义务与总体利益,其间的距离虽更长,但很不明显,在概念上往往可以看到不 恐怖信息的手段威胁财产占有人以图索取数额较大的财产,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并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属于未遂。 另一方面,法官定型化意识不强,易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3.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权利意蕴的集团(义务)本位还有着相当的区别。问题是,无我与总体,个人义务与总体利益,其间的距离虽更长,但很不明显,在概念上往往可以看到不 恐怖信息的手段威胁财产占有人以图索取数额较大的财产,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并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属于未遂。 另一方面,法官定型化意识不强,易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47.html -
了解详情
项。选择罪名统计为1个罪名。 [3]绑架罪、抢劫罪、强迫交易罪、敲诈勒索罪等直接以暴力(软暴力)获取经济利益的统计为经济类。 [4]以上经济利益,均 在立法上把黑社会性质组织修改为黑社会组织。实际上,这种认识不仅没有深入认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间的区别,而且也不利于立法及司法上贯彻打早打小的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3.html -
了解详情
很大。[1][2]然而,扒窃未必表现出技术性,扒窃人也未必是惯犯,且一旦危及人身,完全可以抢劫罪处罚。因此,入罪的唯一合理解释是,扒窃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诈骗也提出了次数要求,对于犯罪性质更为严重的敲诈勒索罪也提高了数额标准,与此相反,却将司空见惯的扒窃直接入罪,其间显失均衡,有违比例原则;其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796.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三个问题: (1)债权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抢劫罪的对象。即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行为人抢劫债权凭证的目的是为消灭债权债务。如果与债权 被害人写信、让第三人向被害人转达等方式间接实施的,则属于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手段。 第三,胁迫内容付诸实施的当场性。即行为人以如不答应其非法占有财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422.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 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 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犯罪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