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受贿罪与受贿罪的主体加以区分 根据刑法典第163条和第385条的规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是区分商业受贿罪与受贿罪的主要标准之一。而所谓 和从业经验再次实施商业受贿犯罪,以收刑罚适用特殊预防之效,又可以对其他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从而收一般预防之功,还可以满足谦抑性和经济性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18.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及收受贿赂的行为,应认定受贿罪。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 的工作方式一无所知的人,仍然会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请托和贿赂。如果以行贿者是否清楚地了解受贿者如何利用职务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作为认定受贿者行为性质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8.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接受财物的价值大小以及送礼人与受礼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公开的方式进行等等。3、本罪与其他索取,收受提成、回扣、手续费等行为 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人员。而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1.html -
了解详情
]三是区分说。认为村委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村委会、村党支部的成员代表国家行使诸如计划生育、征兵、收取税款等公务时就属于国家 实际上是在回避和纠正刑法第93条的立法缺憾。表明村基层组织人员在身份上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将其职务犯罪行为依照刑法中关于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行为人与被其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在职务上虽然没有隶属、制约关系,但是行为人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 ;(2)款项的去向;(3)双方平时关系如何、有无经济往来;(4)出借方是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5)借款后是否有归还 ...
//www.110.com/fagui/law_2015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通观《规定》的内容,其规制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收入申报,《规定》第4条规定:申报人于每年7月1日 应当颁布相应的国家工作人员境外存款申报义务的规定,从而将本罪的义务来源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以真正解决这一问题。[10] (二)国务院各部委制作的规定是否属于国家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68.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通观《规定》的内容,其规制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收入申报,《规定》第4条规定:申报人于每年7月1日 应当颁布相应的国家工作人员境外存款申报义务的规定,从而将本罪的义务来源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以真正解决这一问题。{10} (二)国务院各部委制作的规定是否属于国家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64.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受贿罪的主体,关键在于临床医生的身份算不算国家工作人员。医生是否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主要取决于医生的行为是否是从事公务活动。而刑法意义上的公务应当是指 理性。其二,公务活动的职权性。因此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只有在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才是国家工作人员,而在国有单位中实际上存在着三类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4.html -
了解详情
分裂国家组织罪论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在我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发展成功,也不论其发展的是否是中国公民,均构成本罪。若行为人在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的 本罪的既遂。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方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其他人员若对分裂国家的组织进行包庇,或放纵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60.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接受财物的价值大小以及送礼人与受礼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公开的方式进行等等。 3、本罪与其他索取,收受提成、回扣、手续费等行为 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 (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人员。而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