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风险社会给现代刑法所带来的基本转变。 一、风险社会之下刑法的机能定位 刑法的机能是什么?或者说刑法的作用为何?虽然不同的学者在论述时会有一定的差异, 的判断由法益损害转变到法益危险,进而从社会安全性出发来寻找刑罚的正当性依据。此时,经济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也发生了变化,转而更加注重经济犯罪的事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13.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2]。那么,一度被排斥在法庭之外的测谎结论成了民事审理的依据,法官采纳的标准是什么?这涉及到法官对科学证据[3]的资格审查问题。对此,美国主要是从 必须是成熟的科学技术,对于鉴定技术尚存争议的,鉴定结论不应作为定罪依据。民事案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崔景涛等案反映出实务界对民事案件所持的标准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2]。那么,一度被排斥在法庭之外的测谎结论成了民事审理的依据,法官采纳的标准是什么?这涉及到法官对科学证据[3]的资格审查问题。对此,美国主要是从 必须是成熟的科学技术,对于鉴定技术尚存争议的,鉴定结论不应作为定罪依据。民事案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崔景涛等案反映出实务界对民事案件所持的标准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4.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程序法事实和部分证据事实,既包括涉及定罪的事实,又包括涉及量刑的事实。在整个证明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证明权都应受到切实保障。 的必要、证明利益和利害关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证明活动的后果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是其作为证明主体的依据所在。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在特殊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70.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之法可能需要来自司法的修正,修正的目的是使法生活趋向法文本指引的方向,修正的依据是对法文本的解释,修正的界限是法生活所能容忍的程度 中国的法律与道德[N].南方周末,20071025(24). [6]刘星.法律是什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6. [7]考夫曼.法律哲学[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0.html -
了解详情
等,该侵害法益违反社会伦理规范时,即具备实质的违法性。其次,由于在社会上种种价值观的对立,确定什么是社会伦理规范并非易事。再者,因为社会伦理规范随着时代或 。他说:形式违法性, 是与实质违法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对定罪根据的不同认识:如将法律视为定罪的依据,犯罪的违法性即为形式的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42.html -
了解详情
应作一定的限定。这三种不同立场,涉及刑法的任务是什么、作为刑法保护对象的法益是什么等根本问题。经过长期论战,处罚早期化思想在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中虽然 ,在抽象危险犯之立法设计上,立法者认为,若行为人为某一危险行为,此行为依据客观科学之实证结果,通常造成法益侵害之高度危险性即可,因此,这种危险是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34.html -
了解详情
反常现象,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该案也因此几乎成为疑案。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从证据合法性角度看,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重大刑事案件由派出所人员承办是不 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中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75.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者提起公诉的证据,还可以作为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和确定损害赔偿的证据。既然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 不是鉴定结论,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就不是技术鉴定行为,那该行为的性质是什么?对其性质的探究涉及到对违法的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如何救济,进而保障相对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160.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中也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由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式出台。那么这一政策的出台的原因和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在开庭审理之前,检察官与被告人或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由被告人认罪以换取较轻定罪和量刑的协议,辩诉双方一旦达成协议,法律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而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