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刘明祥教授{22}马长生教授均持该观点。{23}只是在论述该冒用行为不罚的原因上存在吸收犯说、{24}牵连犯说、{25}区分说、{26}实现盗窃罪利益说等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因为信用卡诈骗罪的法益无法被盗窃罪的法益所包括;不是成立新罪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因为依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本身说明不成立新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389.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如果不要求处分意思,那么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如果要求处分意思,那么行为人行为的性质是盗窃利益,属于刑法无处罚规定的行为,不可罚。当然,如果将这种 该行为就是非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而且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秘密性,也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特性,结合发卡单位财产受到侵犯这一点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6.html -
了解详情
中,只能成立一个犯罪,给予一罪的处罚,如果认为成立数罪,则属于重复评价。[8]因此,尽管事后使用的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而言,亦符合刑法中冒用他人 仅仅因为未当场使用而不能成立抢劫罪,事后使用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行为;同时,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起刑点数额为5000元,在该案中,由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7.html -
了解详情
中,只能成立一个犯罪,给予一罪的处罚,如果认为成立数罪,则属于重复评价。[8]因此,尽管事后使用的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而言,亦符合刑法中冒用他人 仅仅因为未当场使用而不能成立抢劫罪,事后使用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行为;同时,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起刑点数额为5000元,在该案中,由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6.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处罚原则处理,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与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者事前通谋,为其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应以信用卡诈骗罪的 行为应如何处理? 笔者认为,实际上这些行为中始终存在着竞合问题,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竞合犯。更由于刑法将持有、运输等行为规定为犯罪时,通常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3.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处罚原则处理,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与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者事前通谋,为其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应以信用卡诈骗罪的 行为应如何处理? 笔者认为,实际上这些行为中始终存在着竞合问题,属于刑法理论上的想象竞合犯。更由于刑法将持有、运输等行为规定为犯罪时,通常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方式之一,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之一,那么,两种行为方式中共同涉及的虚假 的身份证等狭义身份证明和咨信证明或担保证明骗领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相比同样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的处罚。 三、一点余论 《妨害信用卡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745.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三抓两放开始,在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定性问题,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且从来没有休止过。主要存在有罪说和无罪说两种 [35] 其六,将许霆案认定为是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可以有效避免按盗窃罪定罪处罚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众所周知,许霆案最初之所以被判处无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4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目的用于实施诈骗,根据刑法的原有规定无法定罪处罚。如果按照伪造、变造金融凭证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追究,不但行为人之间的共同犯罪故意很难查证, ⑽而不是似是而非、唯权力马首是瞻,这样只会损害司法权威,与当前司法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立法解释主要存在于刑法典中,如日本刑法典第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374.html -
了解详情
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于如何界定这两个由《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 诈骗罪的行为拟制为盗窃罪。因此,笔者将其置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框架内进行分析。 [1]李卫红.论信用卡诈骗罪[J].政法论坛,2000,(4):5358. [2]王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4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