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低的女方的财产权益,并且在《婚姻法》第39条第一款规定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协议不成时,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判决,即照顾原则 问题就显现出来了:①知识产权还未曾实现的经济利益,即所谓的财产期待权具体该如何分配。②婚前产生的智力成果,婚后才取得经济利益是否就一定视为共同财产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90.html -
了解详情
长期以来都没有采用婚姻契约理论,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精神上的结合。虽然也涉及财产内容,但它主要是人身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⑴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我国婚姻法 无过错一方”等适用性原则,甚至在有些实践操作上直接公然违背破裂主义离婚标准的要求,以是否准予离婚来表现对过错行为的惩罚或对无过错方的保护与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01.html -
了解详情
郁结,在没有得到有效化解之前,草率判决,常常会发生意外后果。因而,把离婚当事人的感情伤害减小到最小程度,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 2、 办案的工作作风,精心办理好每一件案件。 还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一定要把当事人是否同意离婚的态度和情绪作为一种特情加以了解和掌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78.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本文对离婚案件中涉及的重婚问题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重婚罪的现行规定及犯罪构成。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司法 之间关系的证词更是难上加难,法律不强人所难。③[3]所以在司法实务当中要判断当事人是否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绝非易事。 (二)我国关于事实婚姻和重婚罪规定的缺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77.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原告在4月2日回家,次日还从被告手里拿了1000元用于做生意。综上所述,原告所诉与事实不符,请求判决不准离婚。 被告为支持其答辩主张,在举证期限 9、10号证据中有关被告有外遇的证词缺乏充分有效的证据印证,本院对该部分事实不予认定;11号证据即调解协议的真实性缺乏相应证据佐证,不予采信。 被告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22694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与原告交换手机,是想看原告手机里的秘密;而照片是因为原、被告之前曾协议离婚,协议不成后,在过年的时候,在被告的亲戚家照的照片,不能证明原、被告 不肯辞去工作而与原告发生矛盾后,被告不顾夫妻感情、不计后果将不宜公开的短信内容发给原告的众多同事,不仅在原告的同事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给原告带来了 ...
//www.110.com/panli/panli_216280.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应进行实质审查,以决定是否支持。 二、离婚损害赔偿协议的效力认定 1.双方是否可以约定离婚时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责任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合理水平,或者虽然数额巨大,但双方对此不提异议的,则这种损害赔偿协议可以认定有效。这种约定有助于限制当事人在未来可能承担的风险,可弥补法律的不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775.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经济上的制裁,使无过错方得到经济补偿和精神慰,有利于有效地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与我国民法已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既有相同之处, 恍惚;不思饮食与睡眠,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精神分裂或其它精神病;自杀未遂;是否有后遗症,等等。由于其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可由医学专家划分轻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05.html -
了解详情
离婚程序中特定的争议对象。作为与婚姻当事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债权人,是否对身为债务人的婚姻当事人行使债权,只能由债权人自己决定,并以提出请求为前提 违反了不告不理民事诉讼原则。 易引起诸多负面效应 我国婚姻法之所以在离婚程序中设立以协议或判决方式分割夫妻共同债务,其立法意图显然在于方便债权人行使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24.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立法本意在于,夫妻关系是人身关系,感情因素占有主要成份,有效控制提起损害赔偿的范围,便于稳定婚姻家庭关系。但笔者以为,对于类似情形,尽管不 有了个人财产制的规定,所以对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无论是否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均有权请求赔偿,并可独立成诉。对重婚、有配偶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