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而存在主观 文明社会解消冲突的最基本方式。 二、责任与预防的关系 责任与预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都使中外刑法学者感到很是纠结。 报应刑论者认为,因为犯了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作为隐私权保护的前提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 侵权的成立要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同时满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四个要件。 第一,违法行为,即流氓软件的违法性。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58.html -
了解详情
而引起的外界变化构成的。社会行为论认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具有社会意义的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因果关系,因此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举动,只有 举动组合而成的,不能把一个行为等同于身体的一个动静。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认定特定行为是一个行为还是数个行为?在一个行为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伴随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15.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确定性,是指法律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方式及其法律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而模式化、固定化了的因果关系可以使人们在行为之前即可预见到法律对自己行为的态度, 但是,刑法规范的局限性又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问题,刑法规范究竟能明确到什么程度?这涉及意志与规律的关系问题。立法者不能凭主观意志订立法律条款,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以各行为人均实施共谋行为为基本形态,对共同实行犯中共犯过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完善共同犯罪理论、指导司法实践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对 注意义务,如果没尽此义务就是有过失,就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其次是刑法上因果关系原则。共同犯罪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其行为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7.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犯罪概念的三个特征,就构成了犯罪。 首先,犯罪与犯罪构成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犯罪构成是由法律规定的构成犯罪的规格,[12](P54)就说 (二)犯罪构成体系的整体性反思 1、关于犯罪构成概念历史沿革以及相关问题的辨析 前苏联和我国刑法理论和法律范畴意义上的犯罪构成,源于大陆法系的构成犯罪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8.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权的立法规定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及刑法的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与效率。针对司法鉴定启动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对这一问题 负有完全责任,则不尽然。有的被害人死亡与医疗行为的误诊、漏诊或治疗失误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而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承担因医疗行为而造成的损伤。辩护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5.html -
了解详情
是伤害的行为。{1}显然,以客观归责论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不仅仅是一个具体观点的更新,更是刑法学视域的转换。 第二,许多社会行为是犯罪,显然 :692-697。 {6}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G]//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2。 {7}梁治平.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1}显然,以客观归责论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不仅仅是一个具体观点的更新,更是刑法学视域的转换。 第二,许多社会行为是犯罪 6) :692-697. {6}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G]//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2. {7}梁治平.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的方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2.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1}显然,以客观归责论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不仅仅是一个具体观点的更新,更是刑法学视域的转换。 第二,许多社会行为是犯罪 6) :692-697. {6}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G]//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2. {7}梁治平.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的方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