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第 52 条所列举的侵权行为均未以主观过错作为侵权构成要件,根据知识产权侵权原理,只能将这 5 种行为理解为直接侵权,[10](P125)但是,销售 这种反推被允许的话,那么就混淆了区别的标准和区别的意义之间的界限。 应以商标使用作为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行为标准。在商标专有权中,使用权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20.html -
了解详情
和功利主义的话语和概念。这样,在知识产权的本质和意义上就不必再进行形而上学的调查了。相应地反对把商标纳入知识产权的第一个理由就得到了克服,人们就不再以 上的欺诈保护。 商标侵权以欺诈之由提出,消费大众成为商标法名义上的保护对象,而商人则是商标保护事实上的受益者,损害赔偿的利益归商标使用人所有。这种假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114.html -
了解详情
复制的划分,判断复制行为的责任承担则变得复杂起来。根据侵权法的一般原理,使人负损害赔偿的,不是因为有损害,而是因为有过失,其道理就如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69页。 [10]参见陈传夫:《信息高速公路知识产权问题探讨》,载《情报学报》1999年第1期。 [11]参见注[6],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8.html -
了解详情
对自然人的规范过于简单,因此没有涉及一些重要的人格权。[8]另外,对于侵权责任,《德国民法典》仅考虑损害赔偿的一面,并据此将其置于债法之中,而且,对于精神 民法的两大支柱。其他一些民事权利,或者包含在这两类权利之中,或者是这两类权利结合的产物(如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如果人格权不能单独成编,知识产权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3.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未成立,仍旧须依《合同法》承担损害赔偿 形式的强制性要求。但这种修正,即使可以让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知识产权合同成立,其成立的意义对专利与商标合同究竟有多大,也是一个问号。因为,《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构成要件,而不能成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侵害人也应按照不当得利的原理,返还其所受的利益。我国学者不但认为侵害知识产权可以成立不当得利,而且认为 形式,绝无商标之实体,在形式上获得专用的权利,但实际上其所谓的专用权,并无实质上的意义,不是实体意义上的商标权[6].此类商标权在逻辑上是指注册人享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59.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能力去分辨所有信息的合法性。 [18]CDA明确区分了一般民事侵权与知识产权侵权,排除了230条对知识产权侵权的适用,See CDA 230. Protection for Private Blocking and Screening of Offensive Material(c)(1),(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93.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坚决,突出表现在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增设新罪名。目前已经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线,推进到惩罚侵权的预备行为方面了。另外,日本刑法不断提高对版权犯罪的惩罚 。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中,多年来就一直在对以版权为基础的重要行业进行统计,计算版权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以澳大利亚为例,有关统计认为,以版权为基础的行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57.html -
了解详情
二、研究专利权平行进口的现实意义 专利权平行进口涉及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和鼓励自由贸易两个问题。如果一味的强调禁止专利权平行进口,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在今天 而又予以违反。其次,在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的国家如德国等,违反限制性条款的行为属于合同违约,不是知识产权侵权。因为这些国家认为权利穷竭是对知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61.html -
了解详情
满足民法的总则编、物权编、人格权编(假如如此设计的话)知识产权编、合同编、侵权行为编各自的目的和功能要求,使这些制度衔接配合得妥当、适宜。在大陆法系,物权 过错为构成要件呢?崔建远教授认为:第242条规定的损害赔偿的构成,其客观要件包括无权占有人实施了侵权行为、物权人遭受了损失、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