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犯罪对象概念。如果说对犯罪对象的研究不够深入的话,那么对于行为对象有关问题的探讨更是鲜有人问津,即便有的学者提出行为对象的概念,也只是以之作为 的间接承受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肯定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4.html -
了解详情
纳税款行为实施的,错征的税款或错误的征管行为不能成为抗税罪的犯罪对象。从因果关系上看,也是税务机关或者税务工作人员错误在先,纳税人的抗拒在后,且有直接的 抗同一笔税款而被处两次罚金,似有不妥。这一问题涉及到《刑法》中罚金刑的并罚 规则这一基本问题,需另行探讨。 (三)抗税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7.html -
了解详情
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并不是单纯地惩罚逃匿者。事实上,在监管企业(或包工头)保障工人工资问题上,行政执法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难免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25.html -
了解详情
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并不是单纯地惩罚逃匿者。事实上,在监管企业(或包工头)保障工人工资问题上,行政执法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难免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0.html -
了解详情
在肇事后逃逸的问题上,肇事人和其他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 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 条、第135 条、第233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③ 黄丽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2.html -
了解详情
在肇事后逃逸的问题上,肇事人和其他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 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 条、第135 条、第233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③ 黄丽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49.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本身载体的性质进行推断,这是基础合理的标尺。对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问题的考查同样也应当以此为基础。 社会认知与社会危害性 谈社会危害性必须在民主 的判断也日趋理性和独立,不再象身份时代那样完全依附于国家的主流观念,因果关系倒置思维被加以纠正,不是因为国家进行了实际的刑事处罚而决定了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9.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犯罪对象概念。如果说对犯罪对象的研究不够深入的话,那么对于行为对象有关问题的探讨更是鲜有人问津,即便有的学者提出行为对象的概念,也只是以之作为 的间接承受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肯定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4.html -
了解详情
医疗纠纷中,医疗方的过错只有过失一种形式。因为故意造成病人损害后果的就构成刑法的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案,不再属医疗纠纷的范畴。医疗纠纷中的过失应包括疏忽大意 利益的减少,侵犯人身权的行为与精神损害的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根据《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精神抚慰金包括1、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50.html -
了解详情
信以为真被害人因信以为真以至于产生精神强制这样的内在因果关系存在,即冒充行为达到被害人信以为真的程度不是加重情节的要件。 刑法一般将特定身份作为某些犯罪从重处罚的 人冒充警察或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冒充军人进行抢劫呢?等等。尽管仍有许多问题一时难以弄清,编者从讨论意见中还是得出些基本的观点:如何处理冒充军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