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控制股东并无多大实际意义。1②何为控制股东不容易界定,难以准确认定责任人。在作出决议的众多股东中选出控制股东承担责任,还容易导致股东间相互推诿 ,债权人受到的损害都一样,却因公司背后操纵人的不同而使债权人的救济渠道和救济程度不同,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公司法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行为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7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财产。常见的有不按照拍卖、变卖的有关规定低价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物,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利益;违反法律规定自己购买或托人变相购买低价拍卖、变卖的财物;被执行人己 规定的方式只有一种,即对执行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包括执行失职罪和执行滥用职权罪进行查处。一些法院的同志也主张检察机关只需行使这一权力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69.html -
了解详情
仅限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对此,许多学者通过解释《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滥用职权”,论证法院能够审查行政裁量行为的合理性,撤销行政机关明显的或者严重的不 条款或原理为依托根据、对行政相对人是否应有听证等程序权利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认定的法的支配原理和实质性法治主义原理。这为制定成文的行政程序法典奠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9.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规范关联交易,防范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因此,首先需要对不公平关联交易作出认定。通常,当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对公司和其它股东造成 等高级管理人员因其地位或职权而对公司有一定的控制权,如果任由其与公司进行各类交易而不予干涉或限制,难免会发生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对不公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95.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董事会权限的加强,董事会滥用职权的现象也日益凸显。而依照传统的双重监控模式,已无法有效地制约 法院近日发布“关于适用《公司法》确定当事人民事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确定了董事损害公司利益引发纠纷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案由,也为股东派生诉讼提供了有力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0.html -
了解详情
从宽态度,即虽然公司超范围经营,但没有违反有关禁止经营领域的法律、法规,仍认定为有效。由此看来,公司经营范围不宜再继续作为公司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公司设立 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妨害了公司的正常运营。为了提高董事会的效率,防止董事长滥用职权,公司法应以必要的强制性规范,直接规定在上述情况出现时,由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5.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并不能使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有权停止履约。”其原因在于艰难的例外特性和可能滥用救济手段的风险。停止履行可能仅仅在很特例的情况下才是正当的。(注 主义抑或职权主义?对于情事变更,是由当事人主张还是可以由法院依职权直接认定?是在以诉讼方式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在程序上首先须予回答的问题。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95.html -
了解详情
征用裁决一般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的上级行政机关作出,而日本由于采行事业认定与征用裁决分开审理的作法,征用裁决由收用委员会作出。15由于征用审理是 提起诉讼。《刑法》第410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8.html -
了解详情
非任意性自白排除也是出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的考虑,排除此类证据可以防止公务人员滥用职权,减少行政程序中利用利诱、欺诈和暴力等手段收集当事人自白的现象。 非法 应当接受非法搜查、扣押取得证据的证明能力,但非法搜查、扣押构成严重违法或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则应当排除获得证据的证明力。 通过秘密手段取得的证据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1.html -
了解详情
仅限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对此,许多学者通过解释《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滥用职权”,论证法院能够审查行政裁量行为的合理性,撤销行政机关明显的或者严重的不 126~130 页,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又如,在马敏诉刘伟等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法院运用了“共同危险行为”的理论判决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