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事实上,简单罪状并非真的可以如此简单以致其内容明确到众所周知的程度。以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为例,其罪状就是故意杀人,但如何理解杀人的杀, ,法官必须运用完整、封闭的犯罪构成来厘定被告行为的犯罪性。因此,法官必须采用刑法条文以外的非正式渊源来补足犯罪构成的开放部分,以克服犯罪构成的模糊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6.html -
了解详情
就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和犯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该行为是否必须依靠刑法手段才能够有效遏制。即必要性原则或者最后手段性原则。由于刑罚手段具有残忍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及其应负何种刑事责任、判处何种刑罚的法律。 我国现行刑法,就是根据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
识别和接受的需要、为了进入某个专业(职业)团体而必须作出的媚俗等,同时也因为刑法及其所调整的社会生存关系对于理论家或思想家们的强大吸引力,作者仍然将本文的 的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 人类思想史上的这些巨大的脑袋之所以探进了刑法学的门楣,只是因为刑法学所研究的是关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每个公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7.html -
了解详情
1842~1917)、比利时刑法学家普林斯(A.D.Prins 1845~1919)等人共同创立了国际刑法学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enal Law,1924年以后改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nal Law)。特别是第二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3.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1款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 253 条之一第 1 款(《刑法修正案(七)》第 7 条第 1 款)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 253 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 285 条第 2 款(《刑法修正案(七)》第 9 条第 1 款)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4.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类似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从而使实施危害行为的人有机可乘。例如《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 能够胜任理性司法要求的刑事司法系统和符合刑事司法规律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刑法合目的地适用。 ?1、造就高素质的刑事司法职业群体? 严格执法的基础是执法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4.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也适用于社会和人类;对于社会进行专门的本体论研究,是现时代的要求。 刑法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定是社会本体论,因为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因此法在它们那里均未走向自我。 这种天人合一的法本体论,为我们今天研究刑法本体论指明了方向。 建构论唯理主义这种立基于主客二分本体论之上的认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0.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成为有效用的活法,首先需要文化的观点,从文化层面上解决问题,从刑法规则与社会整体文化的互动关系上求解。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说:一切问题 的间接的、有节制的文化反应时期,可见正是人类文化的进化和要求锻造出了刑法,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具体样态以及价值理念直接型构(configuration) 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7.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就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和犯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该行为是否必须依靠刑法手段才能够有效遏制。即必要性原则或者最后手段性原则。由于刑罚手段具有残忍性 的社会里,基本的自由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从实证主义角度讲,现代刑法的公正价值要求国家及其代表者在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给予公民自由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6.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Lex non debet esse ludibrio)的立场。66在刑法解释学的语境中,法律不是被裁判的对象,而是被研究、被阐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第702页。 63参见拙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15页。 64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