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如此地位,很难说体现了立法者对生命至上性的认识。⑵关于死刑配置。在死刑存在的条件下,对不应被剥夺生命权的行为人生命予以剥夺,即使是以国家的名义,也难说不 的问题。肯定论者常常认为,牺牲一人的生命以挽救另一人生命的情况,应当认为构成紧急避险。在牺牲一人的生命以挽救更多人生命时,则更是如此,因为多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1.html -
了解详情
设施情况,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分布;(六)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其应急能力、分布,应急设施 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对辖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做好应急知识、紧急避险避难措施、自救自助技术的普及工作。报纸、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 ...
//www.110.com/fagui/law_12775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领导人通电话;(6)组织开展事件调查。4.4响应终止当事件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 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协调军队、武警有关力量参与应急处置。二、应急监测组。由环境保护 ...
//www.110.com/fagui/law_396209.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模式。《德国民法典》第829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抽象,但是如果采取代人条件因式的方法,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一个具体的特殊条款,只是德国人运用他们非一般的抽象 细化与补充。在侵权责任法中,第31条规定如果危险原因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与适当补偿。第31条这一款与《民通意见》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54.html -
了解详情
从立法的角度将无辜者排除在违法行为主体之外。等价时代的刑法规定意外事件、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等不体现为恶的自由意志的行为不是犯罪,同时规定不违反刑法分则的规定 相联系的必然性展现在公众面前,为其作出趋善避恶的自由选择提供充分的前提条件。因此,以法定的刑罚遏制犯罪之作为刑罚的根据被认可,实际上是对作为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6.html -
了解详情
过当行为是否可以实行正当防卫。有的学者依客观说的解释,认为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能主张正当防卫,因为二者在客观上不具有违法性,所以不能对之 侵害成为正当防卫前提的可能性,从而使正当防卫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作为正当防卫前提条件的不法侵害,不但要正在进行,还要具有侵害紧迫性。侵害紧迫性包括迫切性、破坏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更大利益而不得已牺牲较小利益,故法律不认为其为违法行为。但是,紧急避险措施超过必要限度的,对于超过限度造成的损害,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些阻止违法 采取有效措施,将具有危险因素的行为及场合予以消除。 (五)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 1、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通则第10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43.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包括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责刑相适应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①既然承认单位有意志活动,就应承认单位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参考文献: [ 1 ] 何秉松. 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M] .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 427 - 486. [ 2 ] 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6.html -
了解详情
期待可能性,即犯罪的成立,除了要求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和违法性这两个条件外,还要求查明行为人具备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的罪过心理以及行为人在实施该 上看,1979年和1997年刑法典关于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概念的规定,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规定等等,与单纯依照客观的行为和损害事实定罪量刑的客观责任原则划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41.html -
了解详情
强的特性,因此,全面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不实际的。在现有立法背景和理论条件下,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实务层面上具有多种借鉴意义: 首先,期待可能性理论为我们提供 。对于第二个问题,无期待可能性作为阻却责任的事由,法律有规定者固定适用,如紧急避险;法律无规定者,亦可适用,如执行命令的行为,但要从严适用。对于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