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特定犯罪目的,等等。当然,对各个要素考查的重点不同,有些要素,如行为方式、因果关系,是要重点查实的;也有些要素,如犯罪时间,在一些犯罪中显得无足轻重。但 在另外一个位置,以另外一种方式加以解决(如正当行为的体系地位问题)。没有对两种刑法学体系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就发出某些观点,常不免使人产生想当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35.html -
了解详情
有无特定犯罪目的,等等。当然,对各个要素考查的重点不同,有些要素,如行为方式、因果关系,是要重点查实的;也有些要素,如犯罪时间,在一些犯罪中显得无足轻重。但 在另外一个位置,以另外一种方式加以解决(如正当行为的体系地位问题)。没有对两种刑法学体系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就发出某些观点,常不免使人产生想当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34.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则,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8条补充规定教唆人和帮助人应当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 结果。笔者认为,在典型的共同加害行为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应以相当因果关系来判断,在对无意思联络的数个行为直接结合造成共同侵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9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人,自然应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从而必须遵守有关行政纪律规范的约束。问题是对于第二种”合同约定“而言,一般性的规定(条款约定),并不能体现”出资人 ,由部门规章做具体确认,行政法和刑法做“例外”设置。另一方面,在责任的构成要件上,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必须有相关规则确定其在“自主决定”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22.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范围,从而达到不枉不纵的效用,在司法操作中也较容易把握。而我国刑法对此问题的规定,让人感觉模棱两可,司法操作难度较大,很难予以把握。近日,全国 在主观上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且杀人行为与被绑架人的死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定罪处罚是毫无疑问的。既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对绑架罪中的“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8.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注:张明楷主编:《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2页。 按合同诈骗罪处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年6月25日《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记要》就指出:“行为人无履约诚意,并不代表其一定具有非法占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犯罪为必要前提,第四,是“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下面笔者将对以上问题作出详细论述。一逃逸致人死亡 ,尽管,前行为对被害人的死亡难辞其咎,但逃逸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里,构成模式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因为逃逸的介入,使得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但在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均已承认上二者可以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9月18日《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 都是犯罪行为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与侵害公款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之危害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对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记不能以使用人使用公款的实际数额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7.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性,在刑法上不构成犯罪。而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是因被告的犯罪行为而引起的。这种侵权之诉与犯罪行为密不可分,与之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在 的犯罪行为与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4.html -
了解详情
罪。同时,应注意破产或损失结果的发生与失职或滥用职权行为必须具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关系。直接责任人是承担罪责的行为人、间接责任人不构成该罪。(三) 状态,而与债务人的主观判断和愿望无关。(二)关于“严重损失”和“重大损失”的问题。“严重损失”、“重大损失”也是构成该条犯罪的要件之一。该条文中“严重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