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刑法的禁止性规定,从而使该行为具有了社会危害性的负价值的属性,进而为认定行为构成犯罪提供了刑法上的依据。德国学者李斯特在其著作《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开创 ,即是否属于"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主张对民间高利贷定罪的观点,所援引的正是这一隐性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225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生,保障司法公正。 2、严格确立不能仅凭共犯口供作为定罪依据规则 对于这个法律上含糊不清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怎么运用呢?本人赞成上述第一种否定说的 说的人之所以要增加特殊情况下可以仅凭共犯口供定罪的若干条件,实质上是出于对可能因证据不足而放纵罪犯的深深忧虑之表现。确实,不如此做,有的案件可能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1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又是哪次判决更能得到民众的认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不同的量刑结果? 笔者认为,汪明亮教授定罪量刑模式理论是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广州中院的两次 、重惩办轻人权和重刑主义思想。2、制定对量刑制度化的量刑指南作为法官定罪量刑的依据,减少自由裁量。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公正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为量刑的精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785.html -
了解详情
与司法这两个层面:在立法层面上,常识、常理、常情作为设罪制刑的依据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在司法层面将常识、常理、常情作为实质正义凌驾于刑法之上, 超出可能语义的对应关系。但是,通常含义与可能语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并未界定。其结果是可能语义随处罚必要性而呈现出弹性。例如,张明楷教授一再引用前田雅英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他,是指其他用语在刑法条文中所指代的内容是用来定罪的事实情况。如《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 接下来的解释方法。 (二)语法分析法 语法简单理解就是表述语言的方法,也就是语言表述所依据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不教给我们怎样说话,但是却帮助我们理解所说话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5.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首次规定了类推制度,并在1951年解放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再次规定了类推,以至1979年在新中国第一部 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刑事政策来定罪量刑。那么,在我国究竟刑事政策指的是什么呢?有学者指出,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即通常所说的量刑原则,这一原则有几项、内容是什么颇有争议。本文结合刑法学理论,介绍了量刑原则的具体内容,主张这一原则为:以犯罪事实为根据和以刑事 ,该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能够证明案的客观真实情况。证据必须在法庭上出示,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若未在法庭上出示,就不能作为定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3.html -
了解详情
或然性的,或然性较大还是相反。凡根据某一证据必然推断出什么结论,而且这种结论是确定的,可靠的,这种证据就是高质量的。充分是对证据从质和量的结合上 程序重塑的事实,该事实因符合法定的标准而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对一个具体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只能达到近似于客观真实,而且是越接近客观真实越有说服力。那种必须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1.html -
了解详情
。 (二)定罪 如果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需要进一步确认构成什么罪,并说明构成该罪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在案例分析中认定犯罪的程序一般是: 1、 37条: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52.html -
了解详情
定罪之后的量刑听证程序才是强制性的,尽管法庭常常也可以根据其需要主动举行此项听证会。该条最后表述如下:(1)在定罪的情况下,审判庭必须考虑对被告人处以恰当 建议制度时,公诉人先前提出的量刑建议是抗诉与不抗诉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法院的量刑结论与量刑建议没有较大的出入,又没有出现什么新证据,那么检察院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