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 造成损害 定罪 量刑 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认定中止犯是否造成了损害, 不可测量的、间接损失或者精神损失,而必须是直接的物质损失直接性和物质性系损害的客观属性。我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中的损害应当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中止过程中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理论研究领域的新事物,但考察国外刑法便会发现,刑法禁止令并非我国刑法所独创,在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典中,都有关于禁止令的规定⑶,而且在禁止令的 不是执行管制的方法,而是一种保安处分措施[3]。虽然这种观点遭到了保安处分在我国刑法规范中是否存在的质疑,但持此观点的学者依然认为禁止令是一种刑法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348.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威。[1] 二、当前学界的区分理论及其问题所在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的区分学说,历来多有涉及。有学者将各种区分方法进行整理,得出七八种 可能时,则法条之间不可能存在法条竞合,只有想象竞合的可能。 据此,我国刑法中法条竞合的典型类型只有特别关系,其具体体现在法条的行为手段、方式重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76.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修订,则会大幅度减少刑法中的死刑条款,更好地控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但是,这里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是抢劫罪的暴力在规范的意义上是否应包括直接故意杀人。 重犯的既遂,但基本犯仍然未遂(45)(也就是抢劫是未遂),同时认为,由于我国刑法的法定刑较重,所以可以适用总则犯罪未遂的规定处罚。一方面是,即使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266.html -
了解详情
、爆炸等行为相当的公共危险性的危险驾驶行为。[14]此外,也有论者提出,行为人的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具有与放火、爆炸等行为一样的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及其 合理现象,这也有违我国刑法中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法定刑设置的一般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808.html -
了解详情
使刑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需要。 第二,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作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必要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其与但书之前关于犯罪表述的主语应当是一致的。哪些具有 罪。是否构成犯罪与构成犯罪后是否能够出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关于醉酒程度的问题,主要是个立法技术问题,类似于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定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25.html -
了解详情
应不存疑义,但规避行为的应受刑罚性却还值得进一步探究。当然,就我国刑法中现存的危险犯之设置来看,可以看出立法者对危险行为的青睐,亦可以得出风险 ,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行为人获得利益等。如此概括下的规避行为实则与我国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存在内在的契合性。因此,基于法益分析的视角,本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715.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各种新型犯罪大量出现,而在1979年刑法中对此未能反映,因而亟待予以犯罪化,扩大刑罚的干预而。但在是否降低刑罚强度上,则存在轻刑化与重刑 强制性地实施,也不能单纯要求罪犯无条件地、全面地服从和接受。我国刑法中的管制与代表世界刑法发展趋势的开放性措施,在基本精神上是不谋而合的。而且,我国刑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412.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的犯罪既遂的标准难逃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二)构成要件齐备说是否有形式主义之嫌 批评者指出,构成要件齐备说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无法充当犯罪既遂的 正反探讨,那么特定罪刑规范的模式就应该是择一的、排他的,二者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5.从我国刑法中所存在客观的超过要素来看 根据学者的研究,我国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定及诈骗既遂的成立。文献上的通说皆主张,在构成要件层面考量被害人是否有共同过错是没有必要的。不仅在受骗者完全相信行为人所陈述的虚假事实时,存在 事项有所怀疑时,同样不妨碍认识错误的认定。 此外,我国刑法中理论上的有力见解也认为,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受骗者对行为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1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