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条是特别规定,应优先适用,而且对于违法不能仅从行使职权的合法性角度去理解,而要从结果的角度去理解。而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的国家承担赔偿 ,对犯罪嫌疑人不能认定有罪的,该犯罪嫌疑人即是无罪。人民检察院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应视为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认定无罪的决定,同时该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09.html -
了解详情
两个案件。在1867年的Basebe v. Mathews 一案中,原告指控被告通过虚假和恶意的陈述使得地方法官错误地认定原告有罪。判决的结果是,诉讼失败,因为 和缺乏合理理由现在是乎可以作为诉讼滥用诉讼的重要基础。 司法官员和地方法官滥用职权,即,司法官员、地方法官错误滥用他的职务权力,也可以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40.html -
了解详情
罪的案件中,量刑程序的缺失使得被判决有罪的被告人实际上被剥夺了参与量刑程序、通过积极行使辩护权争取有利量刑结果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现有的程序 双方的举证、质证予以查明,法官不再起主要作用。这些改变意味着我们已经着手改造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因此,我国传统上没有将定罪和量刑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16.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了诉讼的实际,它为民事诉讼中的超职权主义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导致法官司法权的滥用;其次,它将严肃的、现实性极强的法律问题用哲学话语和原理予以阐述,替代 对证明标准的理解笔者将在后面详述)。前者指向对证据的认定,后者指向对待证事实的认定;前者体现的是证据是否被采信仍处于未决状态,而后者涉及所有已采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24.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在证据法领域,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为,当事人拥有影响裁判结果的充分的参与机会,如提出证据、进行辩论和表达意见等机会,未被赋予 并且这一章具有很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也就是说这一章不是为当事人规定的,而是为法院进行证据调查和认定事实所规定的。我国的证据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审判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易清洁过程,一个裁决只是一种被专有术语和概念所掩饰起来的交易结果的表达。波斯纳将审判程序同市场经济相类比,认为诉讼中的控辩 为了防止检察官与被告人在交易过程中滥用职权,法官有必要对辩诉交易的内容进行审查。即使是在美国法官的辩诉交易的确认,除了要认定当事人是自愿和明智的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0.html -
了解详情
是,确立了一些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护的原则,如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对任何人确定有罪,以及法庭在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时应当作出无罪判决等;二是, 、单位利益)。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成了一种必然:“近两年来公安队伍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比较严重,有些民警甚至为谋取私利,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5.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解决纠纷。”[7]公力救济客观上成为私力救济的背景,法院裁判是纠纷通过法律解决的标准答案,对诉讼结果的预测为私力救济目标提供了参考和方向。对私 。私刑的概念并不限于私人,还包括司法和其他公权力机关超越职权或滥用权力施加的私刑,如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等。超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87.html -
了解详情
不认罪的刑事案件,法官只能组织庭审活动,而无权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无权认定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即使是量刑权,法官也不能任意决定,而必须遵循先例;法官 的作用。这种作用,正是公诉权的本质属性。它与诉讼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上诉具有不同的性质,因为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没有国家权力的任何特点,与公诉权具有本质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5.html -
了解详情
人间法律的硬性规定,是立法者主观意志强加于这种行为的结果。例如:前面所讲的旧刑法所规定的“投机倒把罪”,其中的长途贩运行为、有偿中介行为等,在当时简直就是 法人团体不恰当地履行其义务,包括不履行妥善管理义务和在管理时滥用职权。因而造成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后果时,就产生了相应地法律责任。(2)伙同作案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