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和犯意,对他们定罪量刑是否违反无犯意即无犯人刑法原则,以及对这类罪的罪名如何认定,刑罚处罚应该把握什么尺度,是目前这类案件争议较大的几个 类犯罪应从严惩处,而不应将醉酒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如果把醉酒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那就无疑是对醉酒肇事的纵容和包庇。 四、醉酒贺车造成重大死伤事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97.html -
了解详情
再犯罪的危险?其预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依据前文关于再犯罪危险的定义,依循一种实证主义路径,归纳了再犯罪危险预测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临床风险评估法,二是 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陈伟:反思人身危险性在定罪机制中的功能定位,《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刘明祥:论危险犯的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和意义 问:发布《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1996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作了全面修改,其中关于 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根据……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依据。” 凡是靠威胁、引诱等等不人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933.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有明确的立法根据。在实践中应当坚持这一标准,将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作为确定罪数单复的根据。 根据犯罪构成标准说,在罪数判断时,要综合行为、罪过、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刑法第69、70、71条中的宣告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指未生效判决的宣告?还是指生效判决的宣告?如果将宣告理解为未生效判决的宣告,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三权分立的思想,主张只有立法者才能有权力制定法律,只有法律才能确定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应受刑罚。费尔巴哈以心理强制说为基础,主张应将犯罪与刑罚预先由 的客观要求上都具有相通性。但是由于类推制度所面对是一个法无明文规定的特殊情况。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推定罪与非罪,如何类推,涉及到一个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东西,没有什么绝对的事实,有的只是有关机关在法律程序中所确定的事实。该事实因其符合法定的标准,可作为定罪科刑的依据。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在 理解为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 2.排他性标准 前面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四项,坚持法律真实说学者将这种刑事证明标准概括为排他性标准。这种排他性标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3.html -
了解详情
次完成。限制加重原则则不同,它把数罪中每个犯罪严格区别开来,逐一定罪量刑,得出与数个犯罪对应的数个宣告刑,然后再按照一定规则对这些宣告刑进行法律处理,得出 再次使用,根本不存在自由裁量的依据,很难谈得上自由裁量权。所以,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应执行的刑期,如果不是随心所欲,当属估堆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4.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和形式之外,试问还有什么客观标准来衡量意图呢?上述第二、第三种观点主张以客观方面的表现作为判断依据,其考虑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不过,仅仅以客观表现 的同时又触犯了其他法条规定之罪,而这些法条存在竞合,只能适用其中之一定罪论处的情形。例如:诈骗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保险合同、借贷合同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75.html -
了解详情
责的麻烦。因此,利益驱动着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在对被告人尤其是被羁押的被告人定罪的问题上,不仅要据理力争,而且存疑也要坚持到底。在这项争执中,由于 对犯罪嫌疑人或者涉案公民展开侦查行为之前,作为第三方的法官如进行侦查行为的事先审查,审查的依据也就是侦查人员提供的案件证据材料,同样具有片面性。如果要求较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8.html -
了解详情
欠缺立法上的正当性,连带着在解释的技术上产生无以解套的难题,亦即预备行为是什么意思?预备犯的构成开始于什么时候?就此,学说与实务对于预备犯的概念 第22条处罚形式预备犯,但凡犯罪预备行为符合上述实质预备犯构成要件的,即可轻易依据该条予以定罪处刑只有在无法援引实质预备犯构成要件而又确实存在值得科处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