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诈骗罪 金融诈骗罪 信用卡犯罪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 单笔透支额还是月透支额)都比个人要大,如果单位基于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恶意透支,数额也是非常惊人的,但对单位处罚却缺乏法律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对于非暴力犯罪尤其是经济犯罪保持适度谦抑的新导向。 【关键词】恶意透支;非法占有为目的;两次催收;犯罪数额;出罪机制 【写作年份】2010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落差导致的问题(举例) 类型 普通型信用卡诈骗罪(起刑点5000)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起刑点1万元) 总额 数额规定不同由此产生的待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80.html -
了解详情
额(无论是单笔透支额还是月透支额)都比个人要大,如果单位基于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恶意透支,数额也是非常惊人的,但对单位处罚却缺乏法律依据,显然是 从私法上违约行为到公法上的犯罪行为的转变,二者具有主体的同一性。其他人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持信用卡消费或者提取现金,都谈不上是透支行为,而是直接的诈骗活动。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5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项独立的制度,其适用的前提并不在于民事行为的有效或无效,而在于标的物的占有人是否处于善意。“善意”为条件,“取得”为结果,两者共同构筑了善意取得制度,不存在哪 的态度决定了第三人与无权处分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法律不保护恶意第三人,当恶意第三人占有的标的物被权利人追回时,第三人没有支付价金的,无权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53.html -
了解详情
与实践对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信用卡犯罪,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 (无论是单笔透支额还是月透支额)都比个人要大,如果单位基于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恶意透支,数额也是非常惊人的,但对单位处罚却缺乏法律依据,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或透支款用于挥霍、购买奢侈品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 客观条件 恶意透支在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一是超过规定透支限额的 三:从司法实践上看,利用单位信用卡犯罪的近年来已屡见不鲜,利用单位信用卡大肆恶意透支银行资金,又无力偿还的。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52.html -
了解详情
第196条的规定可以看出,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人按信用卡的通常使用方式,恶意利用信用卡(包括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和他人的、自己的真实有效的信用卡) 的借记卡,在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17万余元的现金。这显然是恶意利用信用卡非法占有银行的财物,因而完全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将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影响,而罗马法对于动产的请求返还制度原则上是允许的:在动产被他人占有的情形,除非成立取得时效(在“Bas-Empire”时期即罗马帝国后期,其期间为三年) 举证责任,即对于所有人关于受让人之恶意的主张,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所有人只需证明其财产系因遗失或者被盗窃而丧失占有,而受让人则必须证明其获得占有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2.html -
了解详情
到适宜的法律评价,进而出现了违背私人自治的现象。买卖不破租赁规则通过赋予承租人占有不动产[40]的事实以相应的法律意义,对前述违背私人自治现象进行矫正。 由于是立法 《物权法》第190条第2句的规定。 (二)动产买受人的恶意推定 在有权占有维持模式下,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应一体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领域。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022.html -
了解详情
是将其作为不正当使用诉讼程序的一种予以处理,例如滥用诉权[19]、恶意诉讼[20]等概念的内涵均包含了诉讼欺诈的内容。具体内涵为:故意利用 骗取他人财物。二是行为人通过诈骗国家机关(主要是司法机关),借助国家权力达到其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即是诉讼诈骗。 [41]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同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