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要行为人对这一事实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所以也不必作为错误论的事例予以讨论。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刑法中杀死一条普通的家犬一般认为是器物毁坏罪的构成 错误问题包容在内。 (三)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即在实施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实现了预想的危害结果,但导致该危害结果的因果进程与行为人预想的不一致。例如: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9.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回事,法律在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是否以一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必要条件是另一回事,不能因为法律不以危害结果为必要条件,否定行为人主观上对一定的危害结果必须有 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出现,也不会出现体现行为犯本质的危害结果(包括危险结果)。第二,对于行为犯来说,我们无须探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诚如有学者所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1.html -
了解详情
将法律规定变通地适用,使其在形式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在适用效果上尽可能地趋于公正。这并不意味着正义可以作为司法依据,而是表明正义是司法观念或态度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3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 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影响共同被害人的成立。(3)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4.html -
了解详情
在既遂后,如果行为人又主动排出危害状态的行为如何定性,是否成立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理论界争论颇多。? 一、 学说聚诉? 如果行为人又主动排出危害状态的行为如何定性, 犯罪行为的性质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借鉴准中止犯的概念,也可以把既遂后的中止界定为准中止,并且这种准中止发生在不以结果作为既遂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98.html -
了解详情
将法律规定变通地适用,使其在形式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在适用效果上尽可能地趋于公正。这并不意味着正义可以作为司法依据,而是表明正义是司法观念或态度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04.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国外刑法学中许多理论的形成,也都是依靠归纳方法。例如,日本学者前田雅英就介入于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发生结果时如何判断因果关系相当性,提出 讨论吸收犯问题时,都将主犯吸收从犯作为吸收犯的情形之一。这是不顾及中国刑事立法的特点所形成的现象。 由此看来,一方面,我国确实需要根据中国的刑事立法的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63.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书,其性质是行政责任认定书。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既不能将其作为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根据,也不能将其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除非鉴定人与侦查人员分开)。三、 综上所述,陈某违章超载四人和会车时违章左行的违法行为,与该起交通事故(危害后果)的发生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故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52.html -
了解详情
海关监管,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片、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淫秽物品”作为行为对象,并不是该罪客观方面要件下的一个独立的要件,而是由“走私淫秽物品” 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影响共同被害人的成立。(3)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39.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关键要看行为人的行为与侵害法益的事实或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还要看其有无责任能力、主观上是否有罪过。至于其参与的形式如何,即 从者,减一等。明律、清律的规定也是这样。(29)这显然不属于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我国刑法在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上,遵循我国古代将共犯人分为首从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8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