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外,也须经登记,地上权才得以产生。但是物权法上的登记作为一种公示方式,在立法政策上的主要功能是使权利界定清晰,以保护 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11页。 [73] 林秀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74] 以上均为190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53.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以一种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形式予以展示,并进而决定物权变动的效力。物权公示原则不是法律抽象拟制的结果,而是法律对现实生活的必要回应。物权是一种排他性 其次,优先次序的安排也体现了效率的价值。对动的交易安全保护的强化体现了现代物权法对效率价值的追求。法定抵押权与一般抵押权优先受偿的顺位若不依成立的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53.html -
了解详情
公示方法,善意质权人是基于占有的这种公信力从而取得质权的,这正是物权法原则中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出质人以其合理占有动产出质时, 实务界承认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但在动产担保物权方面善意取得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完善和规范,力求以完善而规范的制度设计来达到民法诚实信用与公平正义之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93.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享有和变动应当进行登记。我国物权法草案专门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主要规范;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虽有关于不动产登记的不少规范, 不动产登记法。不动产登记的启动主要依赖于申请权人的申请,但有关不动产登记申请的研究在我国民法学界还未引起应有的关注。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41.html -
了解详情
又具有各自的特性,具有自然排他性,能够公示对抗第三人。这种保护对象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直接决定了民法典可以以相同的原则和相应的规则对其进行规制。而 的视角。因此,可以认为,无形财产的立法问题是整个财产权立法体系的构建问题,物权法和债权法只是其中的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与无形财产的立法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7.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则所有权自登记之时产生。”不是对“债权合同”引起物权变动的抛弃,而是出于公示和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将此类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完善为“债权合同”加上登记。 理解合同法第51条”,《人民法院报》2000年1月8日;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60页。〔67〕详细阐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9.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人已经根据镇政府要求召开了党员代表会议,并通过村广播予以公布,还进行了张贴“公示”30日的程序,原审认定上诉人发包程序违法错误。另外,所张贴的“公示”上 27日所签订的《林木承包合同》应为无效合同,在此情况下,不存在《物权法》所规定的“善意取得”的情形,故上诉人诉称“李保卫对林木构成善意取得”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34423347.html -
了解详情
稿》(以下简称《建议稿》)(注:指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 ,但此权利推定并不必然排斥所有权利推定。登记作为不动产权利和部分动产权利的公示方法,其效力在于确定上述权利的权利人。在登记簿上登记为权利人之人,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14.html -
了解详情
都不宜作为判断股权变动与否的标志。 当然,在债权让与中,由于权利本身并不具有公示性,因此债务人并不知道债权转让的事实,只有将债权让与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债权 的债权人以及其他第三人)的独立性。在这个意义上,就其核心而言,公司法是物权法而不是合同法:就像所有权、抵押权的对世性与追及力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11.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享有和变动应当进行登记。我国物权法草案专门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主要规范;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虽有关于不动产登记的不少规 范 不动产登记法。不动产登记的启动主要依赖于申请权人的申请,但有关不动产登记申请的研究在我国民法学界还未引起应有的关注。 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