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5]。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最高法院却变相创设立罪名。就是说法律规定了一个罪名, 有句明言自由、自由,一切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在社会变革如此剧烈的今天,这句话中的自由难道能被替换成转型么? 笔者认为,法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5.html -
了解详情
与侵权这种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刑事诉讼中的国家追诉主义、实体真实探求主义的理念,民事诉讼中产生了当事人处分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这一系列的理念都非常重要,但在我看来,刑事 年8月第1版,黎宏译,第251页。 [12]「日」高桥则夫:《刑法中的损害赔偿思想》(1997年),第2页。转引自「日」曾根威彦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3.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国家的法官有办法从束缚他的条文中解脱出来……为了这个目的,有各种方法可供使用”。有论者甚至认为,即使在罪刑法定原则这一领域之中,“为了量刑与规定刑罚 对公民采取行动时将诚实地适用已经宣告的规则,法治的基本原则在于“对公民的法律权威的行为,必须根据已经宣告的一般规则的术语来实施,以证明其正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4.html -
了解详情
电子商务的疑虑;二则符合符合“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以维护潜在被告的基本人权;三则鉴于入世在即,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机制如同其它方面,亦须满足与国际规范接轨 13条(3)款与第16条处理了扣押侵权著作的问题,而第15条提及保护的基本原则与侵权程序的开展。[51]TRIPs协议执行制度基本上是由第三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价值定位,比较借鉴美、德、日、澳等多国经验,具体探考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制度要求,如听证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陈述和申辩、调查制度、 理论及其实践之探索》,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也对无效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实现进行了探索。另外可参见章志远:《行政行为无效问题研究》,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价值定位,比较借鉴美、德、日、澳等多国经验,具体探考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以及各项制度要求,如听证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陈述和申辩、调查制度、 理论及其实践之探索》,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也对无效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实现进行了探索。另外可参见章志远:《行政行为无效问题研究》,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4.html -
了解详情
有此可罚性条件存在,或不能预见此等可罚性条件之发生,亦不能影响此行为的可罚性;因为客观可罚条件并非不法构成要件要素,所以它既不涉及故意亦不涉及过失 、保护犯罪人的作用,但它与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可以说是对刑法的公平和正义的破坏大于建设。这个矛盾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存在的一个难解之结亦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1.html -
了解详情
在服刑期间的具体悔罪表现,而决定何时予以释放之制度。不定期刑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绝对不定期刑,二是相对不定期刑。前者是指裁判时只作罪名宣告, ,有期自由刑呆板僵化之弊病并非只有通过不定期刑才能补救。对于“刑期过剩”的问题,我国刑法中的减刑,假释制度已足以解决。至于“刑期不足”之缺陷则可通过诸如在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97.html -
了解详情
请见表1 表1:犯罪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招生学校 考试科目 备注 北京大学 刑法(含刑事诉讼法),法理学、民法、民诉、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清华大学 法理学, 理论、观点和方法;(2)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3.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中,其交通肇事行为所产生的危险状态并不具有具体的紧迫性,缺乏实害发生的高度的盖然性,因而并不能成立刑法中的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的杀人罪 ,如果否认不作为能够成为先行行为则就否认了不作为具有原因力,显然与不作为的基本理论相矛盾,所以,先行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前者如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8.html -
了解详情